Page 13 - 历史专题模式-《优化探究》高考专题复习
P. 13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明确阶段把握线索]
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 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农业是中国古
代最主要的经济形式.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设施的完善, 特别是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形成了建立在个体经营基
础上, 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和特点.自然条件等因素造成的多样性、 不均衡性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又一
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正是这一特点的充分体现.
古代手工业是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推动了手工业的不断
进步.青铜器、 丝绸、 瓷器是古代中华文明享誉世界的三张“ 名片”, 家庭、 民营和官营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的三大经营
方式, 明朝中后期, 在民营手工业中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商业处于“ 重农抑商” 的大环境下, 同时受政府商业政策的制约, 发展缓慢.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突破时
间、 空间的限制;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明清时期城镇商业虽然呈现繁
荣景象, 但始终未突破农耕文明的限制, 中国也由此延迟了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步伐.“ 重农抑商” 政策是封建小农
经济与中央集权相结合的产物; 可以分为“ 重农” 与“ 抑商” 两方面,“ 农本商末” 思想滋长了小农意识与闭关自守思想,
导致了“ 以末敛财, 以本守之” 观念的盛行, 延缓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导致了商业文化的滞后.“ 闭关锁国” 政策是
“ 重农抑商” 政策在对外交往方面的延续和体现, 抑制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直接导致了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下
日益衰落.可按从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
线索一 古代农业 线索三 古代商业
耕的演变.秦汉时期, 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 品经济在城市经济、 货币源流、 对外贸易 等 层 面 上 都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至 明 清 时 期, 中 国 古 代 商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
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
耕作方式、 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 古代手工业 线索四 古代经济政策 的发展
三种形态; 三个领域( 冶金、 制瓷、 纺 织) 成 就 突 出, 以 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战国时期商鞅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 民营和家庭手工业
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 历朝历代一直沿用; 明清时期推行
丝绸、 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 闭关锁国” 政策,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