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历史专题模式-《优化探究》高考专题复习
P. 12
高考专题复习历史
考点三 选官取士———从封闭政权到开放政权
( 2 ) 就作用而言, 各种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起到了巩
固统治的积极作用, 但在执行后期, 逐渐影响和阻碍了
社会的发展.
时期 制度 发展历程内容及影响 ( 3 ) 就选官标准和方式而言, 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经历了
由以家世、 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变迁, 选拔方式渐
( 1 ) 内容: 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 由
开始: 夏商 趋严密科学, 形式趋向公开、 公平、 客观.
世官制 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衰落: 春秋战国 ( 4 ) 就选 拔 程 序 而 言, 汉 代 主 要 是 由 地 方 选 拔 人 才 为
( 2 ) 影响: 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官, 隋唐以后主要由中央采用考试方式选官, 从汉至唐
( 1 ) 内容: 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 选官制度的变化充分反映出封建政府将官员的选拔权
开始: 战国 军功
收归中央, 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实质.
发展: 秦朝 2. 图解科举制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爵制
衰落: 汉初 ( 2 ) 影响: 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
才, 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
( 1 ) 内 容: 官 吏 察 访 适 合 的 人 才
向中央举荐, 官吏任免权最终由
中央掌握.
开始: 西汉
察举制 ( 2 ) 影响: 在实行之初, 按人口比
衰落: 东汉末年
例举“ 孝 廉”, 并 加 以 考 试 选 用,
给中小 地 主 阶 级 及 其 他 社 会 阶
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 1 ) 内容: 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
员兼任原籍中正官, 查访本州士
人, 然后依据品行、 门第等将士人
创始: 曹魏
九品中 评列九品, 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
发展: 两晋
衰落: 南北朝 正制 ( 2 ) 影响: 推行初期, 评判人才综 1. 战国时期至汉初, 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 舍
合考虑门第和才能, 起到了选拔
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 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
人才的作用; 后期, 看重门第, 沦
西汉中期以后, 在朝廷打击下, 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
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官, 成为正编官吏.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 )
( 1 ) 内容: 废除九品中正制, 通过 A. 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
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B. 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
产生: 隋
( 2 ) 影 响: 有 利 于 扩 大 官 吏 人 才 C. 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
确定: 唐
科举制 来源, 提 高 官 员 文 化 素 质; 选 拔 D. 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
发展: 北宋 人才和 任 命 官 吏 的 权 力 从 世 家 2. ( 2017 菏泽市高三模拟) 有学者认为:“ 全世界只有古
衰落: 明清
大族手中收归中央, 有利于加强 代中国文明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 生活在这个
中央集权 社会中的人, 其法律身价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 国家
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择官员.” 该学者观点
说明了古代中国 ( )
A. 法律是愚化民众的工具
家国情怀引领考 B. 人口流动不受身份限制
C. 人才选拔体现一定公平性
( 2016 全国卷 Ⅱ )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 朝廷考试任用 D. 官员选拔制度完全成熟
的察举制; 经 魏 晋 九 品 中 正 制, 至 隋 唐 演 变 为 自 由 投 3. ( 2017 长春市高三模拟) 中国古代官职包括职官的名
考、 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 称、 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内容.秦汉以后, 官职复杂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多变, 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据此判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断,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秦汉“ 以吏治天下”, 品位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命
题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暗含了当今公平公 B. 魏晋官僚“ 世族化”, 品位等级因素与职位的关系不大
C. 唐宋“ 入仕皆授官阶”, 说明已基本摆脱品位的影响
意 正文明社会的构建这一社会热点, 有利于今天公
平公正价值观的引领. D. 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 与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紧密相关
图
完成专题练( 一)
1. 客观看待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 1 ) 就地位而言, 古代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 微课视频 免费观看
[ 内容包括: 整个专题重点内容]
治的重要举措.
爵位, 商鞅变法, 实行二十等爵制.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