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26
貳、中國佛教四曰
中國佛教佛理浩大無垠,在當時茶與佛教並行交錯盛行的時空背景下,茶
道與佛教找到了越來越多思想與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其一曰「苦」、其二曰「靜」、
其三曰「凡」、其四曰「放」,下面會就這四曰來深入討論。
何謂「苦」?佛教中的苦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
苦等等的眾苦難,總之凡是構成人類存在的所有物質以及人類生存過程中的精神
因素都能為人帶來苦惱,可能今天一個微小的情緒波動對某個人來碩也是一種苦,
而在中國佛教中,佛法最終所求的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亦即是要紅塵眾
生能看破生死觀,達到大徹大悟,使人們能求得對苦的解脫,佛法的這個部分與
道家的返璞歸真其實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希望人們能夠擺脫為世俗所困的苦惱。
而古代中國最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也在他的著作《本草綱目》中記載到:「茶苦
而寒,陰中之陰。」由此便可知茶性也是苦的,從茶的苦後回甘、苦中又帶甘的
特性,佛家發現從中可悟得各種禪機,幫助修習佛法的人在品茗提神時也可以藉
由品味人生來參破苦諦。
其二為靜,中國茶道講究四個字「和、靜、怡、真」,並把靜做為所謂心
齋座忘,澄懷味道的必經之路。中國佛教也倡導靜,佛學中的「戒、定、慧」 150
三學也都是以靜為基礎,在參禪打座的過程,人難免會發懶想睡覺,人之常情,
在這種時候能使僧人提振精神、清筋醒腦的茶飲品便成為了僧人們最需要也最適
合的飲品。
其三為凡,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曾說過:「須知道茶之根本不過是燒水點
茶。」從這句話中我們必須去了解到的是茶道所使用的器具、所飲之人、所置之
處,不管再金碧輝煌、再雍容華貴,茶道的本質都一樣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
中去感悟人生的哲理,佛家也是一樣,打坐不過是個動作,不需以千金去求,只
需一片土地、一席坐墊,便可從中悟出許多饒富意境的禪機。
150 戒:自我約束,定:專注力,慧:智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