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6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36

結論



                          整體概括來說,前述三家都在追求一個最高理想價值,而這個最高理想價

                   值不是神、佛或上帝,也不是任何宗教,而是一種反觀自內心的概念,各家所推

                   動的方法不同,但都可以從中發現一絲禪意,就如同茶在不同時空給人不同的感

                   受但本質都是一樣的,而茶葉從一個物體昇華到一個文化的重要資產,除了本身

                   所帶給人們的感受外,更重要的是它平易近人,貼近每個人的生活中,上至達官

                   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任何人都能在其中找出飲茶的樂趣,也能在其中有所體悟。

                          在茶與禪的文化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個詞是「茶禪一味」,具體提出茶禪


                   一味的是宋朝著名的僧人克勤禪師,茶禪一味四個字看似淺顯無奇,實際上這四

                   個字蘊含了極為高深的禪意,這是一個「不是詞的詞」,更簡單點來說,它不是

                   種專有名詞或某種特殊的修行,它是一種境界,是每個人真實生命的體現,在更

                   簡單點來說,禪是一個人的精神,禪心相信人的清淨自性和善,它存在我們日常

                   生活中所有的小細節裡,意即生活中處處有禪機。

                          在前面敘述了三家精神,可大致的去涵括在東方文化圈的人民上。儒家的

                   入世理想可以從《論語》中看到中庸、忠恕與五倫,並進而去體悟天地之大德及


                   仁民愛物,在生活上使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崇尚禮法追求大同世界;道家的出

                   世精神則體現出自我規律以及順應自然,推進至自我性靈的空無,不被世俗或慾

                   望迷惑而錯看生命的本質,追求「忘」,拋棄形象使自我能融入「道」的高度;

                   佛家則提倡四曰,使人明白「苦海無涯,回頭是岸」,以期能進入極樂淨土,放

                   下苦惱看破生死以德大徹大悟,以慈悲心去觀照世人。因為禪學是著眼於把握生

                   命的實像,而三家用各自的方法去趨近於同一。



                          禪學特顯了『成為整體』(Ganzwerdung) 對 於東方人的意義有多麼重要。

                                               (鈴木大拙,2009,《鈴木大拙禪學入門》,P.40。)



                          就如同上述所言,成為道(也可以說是自然)是三家共同的終極目標。



                                                            2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