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2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72
卡,他對殺人的解釋就像是一種嗜好,他說如果需要獵物只要上街去隨機找便可。
隨即拿起筆在背包上寫下「上帝的失手,惡魔的傑作」。不久班上發生車禍,突
然替校花曾心緹感到難過,虧她活著的時候這麼多人在乎,死了卻比宋少偉的父
親更少人關注。莫名被選為班長,只因被班導評為人緣極佳,或許跟別人的想法
不同吧,我只是把殺人計畫的想法分享出來而已,卻瞅見蘇靜玟害怕的神情,不
禁讓我感受到被關注的快感。
模擬考那天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寫著「想要被記得」就是我的志願並自封為
代表作。卻被不理解的班導駁回,衝出教室的我往外順著橋下吃麵,卻瞥見一名
女人的目光往自己這裡看過來,臨走後我留下那張破碎的紙張。接著轉到了一間
普通大學,王彥智是我的室友,當他們睡覺的時候我在寫我的作品。突然被他邀
約進他們籌辦營隊的主題「最美好的十七歲」,順道也隨口提起自己十七歲的最
後一天最後悔的事就是沒去殺人,只見他大笑著。
計畫有了之後只差行動了。坐上往十字路口的捷運站。隨即我走在繁華的
人潮當中,拿起刀刺了一名女子,接著是一位身穿中山裝配皮拖鞋的老人,卻看
見不遠處有個似曾相似的女人,臉上爬滿了恐懼而我卻更加開心。接著再連殺了
三個人以及一個留著長髮揹著相機的男人,此時十字路口已經失去整個秩序且沒
人敢靠近我,再往前走便看見一名穿著破爛的女人往自己身上貼近也沒有要閃躲
的感覺,而我回給她一刀後她滿足的對我說聲謝謝。瞬間,我感覺到自己血絲佈
滿了雙眼,所有新聞媒體能散播到的角落,再也沒有人不會知道我叫什麼名字,
以及做過什麼事,知道自己已經做到了,不會被遺忘的生命意義了。
第二節 用亞里斯多德的悲劇性看故事底下的人物
走在事件中的每個人物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不同的年齡層生活著,有
擔心錯過與父親見面而後悔的攝影師;或是在自己的生涯當中遭受挫敗失去重心
與責任感的法官;以及淪為第三者將自己的歲月交付給另一個家庭而徒留空缺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