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9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309

質,而不光只有偏離期望而已。

                          不協調和偏離期望有時帶給我們一種出於天性的防禦本能,而根本無法達


                   到幽默的作用,正如心理學家的實驗,一個陌生的人對一個孩子做鬼臉,孩子會

                   受到驚嚇甚至大哭;但若是孩子熟悉的親友或監護人對孩子做鬼臉,孩子可能會


                   的咯咯地笑,因此,若要在不協調理論下達成幽默的作用,我們似乎還要試圖排

                   除不協調中令人焦慮的因素,也就是不協調性中易引發防禦本能的威脅性。



                                                      III.  救濟理論

                          救濟理論,又稱釋放論,救濟理論偏向心理學解釋,主張笑在神經系統中

                   作用類似於蒸氣鍋爐中的洩壓閥,是一種張力釋放的行為。基本上,救濟理論不


                   定義幽默,而是討論笑的基本結構和心理機制。

                          有趣的是,Aristotle 在《詩學》中闡述悲劇是憐憫和恐懼的淨化,於是一

                   些評論家假設,Aristotle 也將喜劇當作消散與釋放,與救濟理論不謀而合。


                   最早提出救濟理論的是謝夫茨伯里伯爵                         231 (Anthony Ashley Cooper, 3rd Earl of

                   Shaftesbury),他於《一篇關於機制和幽默自由的論文》中闡述救濟理論的模型,


                   他指出,所有笑都是由於是放過多的能量,而幽默的笑可以釋放緊張或是我們本

                   身受限的精神自由。

                                              232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Sigismund Freud)也認為,笑釋放了理性所消耗的

                   能量,這壓抑了我們嬰兒般無意義的、也無傾向性的單純情感。佛洛依德也分析

                   了幾種玩笑,認為最受壓抑的情緒是性慾和敵意,因此大多數笑話和詼諧言論都


                   與性、敵意兩者有關。儘管我們有攻擊某人或某些人的無意識衝動,但我們的自

                   我和超我通常會有交往地阻止內在暴力顯露出來。然而,通過傷害性的笑話,我

                   們能以社會所允許的方式釋放這些攻擊慾望。佛洛德解釋說,通過假想我們的敵


                   人變弱,變得可笑,我們才能以一種近似迂迴的方式戰勝對方,並且獲得愉悅。



                   231   Anthony Ashley Cooper, 3rd Earl of Shaftesbury,英格蘭哲學家,1671-1713。

                   232  Sigmund Freud,奧地利心理學家,1856-1939。

                                                            10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