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7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307

泣,例如一位紳士經過滿是乞丐的街道,難道紳士會因為感受到自己比乞丐更優

                   越而笑嗎?Hutcheson 的反駁證明 Hobbes 的優越論或許可以解釋笑的原因,但


                   充其量只解釋了屬於嘲笑的那個部分。那麼其他不是建立在嘲笑上的笑應該如何

                   解釋?Hutcheson 提出了笑聲來自對比,如神聖對比褻瀆,完美對比卑劣,想像

                   在一個莊嚴的場合中,有一位衣裝隨便的男子,這種對比就會使人感到好笑。


                          Aristotle 在《修辭學》        226 中提出類似的概念,Aristotle 指出,要讓人發笑

                   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人們設計一種期望,然後提出一種完全扭曲、出乎意料的事


                   情來,並且即便只是一個詞的字母變化或是製造文字遊戲,也會產生引人發笑的

                   效果。

                                                                              227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在《判斷力批判》 中,對不協調理論提

                   出一個較具體,也較代表性的概念。Kant 說,在一切會激起大笑的事物裡,必然

                   具有某種荒謬的東西(也因此,知性不會感到愉悅,因為其是背離邏輯的)。笑

                   是由於一種緊張的期待,突然轉變成虛無所帶來的激情。正因為這種轉變肯定不


                   會使知性愉悅,所以能夠使人在一瞬間感到強烈的愉悅。

                   Kant 使用一段笑話說明這種不協調的如何讓我們發笑:



                          當有人講述一名印地安人在蘇拉特的一個英國人的宴席上看到打開一瓶


                          英國啤酒,而這啤酒全都變成泡沫冒了出來時,便用連聲呼叫來表示他的

                          巨大驚奇,而當英國人問他:「到底有什麼可以如此驚奇的?」回答是:

                          「我奇怪的也不是它冒出來了,而是您是如何能把它裝進去的?」(頁 197)



                          當我們對這則笑話發笑時,Kant 指出,不是由於我們感到比笑話中的印地

                   安人聰明,也不是我們的知性讓我們在這則笑話中發現某種令人愉悅的事物所帶


                   來的愉快。而是我們的期待曾經是緊張的,而它突然消失為虛無,因而感到愉悅。

                   叔本華也提出了一個具體的闡釋來解釋不協調所引來的笑,他說幽默是由一個概


                   226   取自第三章,第二節。

                   227   取自第一部分,第一編,第 54 節注譯。

                                                            8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