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2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352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我國內政部人口資料顯示,整體社會的人口還是增加的。除了本地出生之

                   外,因為全球人口移動變容易,而台灣因生活環境相對安全穩定,歷年來淨遷徒

                   人數正增加較佔多數,為了使本國土地能更加有效利用,以及因應都市化人口聚


                   集,其中一條路就是將老舊又平矮的房屋都市更新成大樓來承擔人口增加而隨之

                   而來的房屋需求,因此依照都市更新法規明說的期許,在經濟發和人口發展的過

                   程中,都市更新能為促進都市土地有計畫的再開發利用並空出適當空間做水土保


                   持、公共設施開發與城市綠化、美化等作用。

                          可是畢竟是從現有土地做新開發,受益的不只是原住戶,在多方都要獲取

                   利益時就會產生許多問題,如資金取得困難、無專責機構、土地所有人與住戶同


                   意與否的比例、建商的適當獲利、資訊的透明程度與是否雙方對稱、公私合作是

                   否能真正達到實質公益目的等等。在此造成許多都市更新的爭議出現,這一切都


                   促使都更意願的民眾多數是被動或在事態明朗前意願不一定是高的,並讓現今許

                   多都市更新案一再延宕。

                          在主流媒體第一時間的報導與同情弱者的觀點之下會讓大眾第一時間是


                   同情反抗都市更新者的,看到他們的主張下意識地讓人無法反駁,生命財產自由

                   不是在我們過去教育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嗎?當他們喊出「今天拆 X 家,明天拆


                   你家」、「為何不拆高官或有錢人的家」等等口號時總讓人有股感同身受的感覺出

                   現,我在文林苑都更爭議案剛發生時也是如此,但是在資訊慢慢流出與許多學界

                   前輩給出不同觀察視角後我開始抱持疑問了。在正反雙方在新聞與網路上開始對


                   話後好像支持都更者的道理也沒錯,但始終沒有給出為何會引導到他們答案的源

                   頭,所以我開始問自己難道追求反對都更自由的人錯了嗎?是不是我誤解了什麼

                   觀點?

                                                            1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