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P博士電子報創刊號final
P. 5

P 博士知識報  2017.5 創刊號  P 博士知識報                                                                                                                      2017.5 創刊號







 抗癌好險






 抗癌方案,需要更多資源!  另外,注意《保險三問》可以讓臨床與商業保險,更在同一個平台



               對話:




 面對病人保險備件,     一問:「買過什麼保單?」








               在罹病確診的當下,病患可能一時無法記得買過那些保單,更枉論怎
 三問讓醫護一次上手     麼去整理與規劃,或是家人在重病的狀況下也難以正確傳遞完整的保







               障內容,此時透過壽險公會網站下載「投保紀錄查詢申請表」,填



               寫並備齊相關文件,寄送至壽險公會,約10個工作天即可了解所有
 根據臨床腫瘤學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癌症患者如果口袋不夠深、

               投保保單清單。

 有財務困境,癥狀就會比較多、比較嚴重,且治療過程當中,生活



 品質也較容易受影響。因此建議癌症患者在確診時,醫療人員也需  二問:「理賠需要什麼文件?」



 要評估一下患者是否在罹癌前就有潛在財務困境,如此就能幫忙患

               我們都可能買過人情保單,但不清楚保單類別。通常生病或受傷
 者尋求資源、擬定適合治療策略。

               可能理賠的險種有「壽險、意外險、醫療險、癌症險、重大疾病


 根據陽明大學醫管所教授黃心苑研究推估,乳癌診斷首年的平均總  險、長期照護險、殘扶險」等,由於病患對於險種可能有許多錯誤



 醫療支出31萬4604元。因此臨床上,雖然私人保險的請領常讓醫  的認知,造成理賠的時候常常遭拒,因此提醒患者主動了解各種險



 護人員耗時繁瑣,但如何協助病人抗癌時能有更多資源以有更多治  種的理賠要件與需要的證明文件,是病患在第一時間就必須要了解



 療選擇,也是本於醫護人員幫助病人的初衷。  的課題之一。





 但到底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協助患者在個人保險請領時,常遇到
               三問:「有什麼條款?」


 那些問題?


               最後,在確定了可能理賠的險種之後,就算是同個險種,在不同保
 包括三大常見錯誤:病理切片報告、診斷書、收據。

               險公司,不同保單,不同理賠項目,都會有不同的理賠條款,這時





 文件  適用險種  常見的理賠照會項目  建議還是要請保險業務員依據病患所購買的保單內容,逐條去進行


               確認,可以避免許多爭議與條款中難以認定的模糊地帶,保障病患
 與診斷書不符合,病切診斷非惡性腫瘤,
 重大疾病
 病理切片報告  可能為癌症確診前的報告。  的權益,也可以更充分的利用保障所提供的資源!
 癌症險
 報告缺醫院章




 未註明詳細手術名稱、日期


 診斷書  所有險種  化療應考量註記針劑或口服

 門診、化療與放療日期不明確




 自費身分住院,未註明特殊病況或治療


 使用高價自費藥、材料費或檢驗項目,診斷書

 收據  醫療險  未註明詳細藥名、醫材或檢驗項目


 與前次同疾病住院間隔未符條款,致雜費限額

 超出限額                                                                                               鄭正一


 收據正副本視保單規定
                                                                                     保險雲世代講師



 3                                                                                                                                                                                         4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播送  本刊物僅提供醫護人員閱讀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播送                                                                    本刊物僅提供醫護人員閱讀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