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智囊全集
P. 30

智囊全集.txt
              【译文】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刘舜卿任雄州知州,雄州(治所即今河北雄县)当时是宋,辽边境
            地带。一天,敌方夜间把州城门关的锁偷走了。门官秘密地把此事报告给刘舜卿。刘舜卿并
            不细细查问此事。只是让门官去换一个大些的新门键装上;几天以后,辽国间谍把偷锁的人
            送回雄州,并且把门锁也带回来了,刘舜卿见了对方来人说:“我们没有丢失门锁。”命人
            拿到城关门上去试试,门键比锁大了几分,锁不上。刘舜卿把偷锁的人和门锁又交还给对方
            让他们带回。辽人大为惭愧丧气,偷锁的人反被辽人判罪处治。
              北宋李允则任雄州知州时,州中有人投诉说被一个契丹人打伤,而凶手逃走了。李允则
            没有追究,只是给这个受伤者两吊铜钱让他去治疗。过了一个月,契丹幽州方面派人来问此
            事,李允则回答说:“没有这事呀?”这是契丹间谋想以被打伤的人为证见,证明他在雄州
            的活动,既然没有打伤人的事情发生,契丹就把这个间谍杀了。
              <FONT COLOR="#990000">甲杖库火</FONT>
              李允则尝宴军,而甲杖库火。允则作乐饮酒不辍。少顷火息,密遣吏持檄瀛州,以茗笼
            运器甲。不浃旬,军器完足,人无知者。枢密院请劾不救火状,真宗曰:“允则必有谓,姑
            诘之。”对曰:“兵械所藏,儆火甚严。方宴而焚,必奸人所为。若舍宴救人,事当不测。
            ”
              (评注:祥符末,内帑灾,缣帛几罄。三司使林特请和市于河外。章三上,王旦在中书
            悉抑之,徐曰:“琐微之帛,固应自至,奈何彰困弱于四方?”居数日,外贡骈集,受帛四
            百万,盖旦先以密符督之也。允则茗笼运甲亦此意。)
              【译文】
              北宋李允则任雄州知州时,一次在军营中举行宴会,突然兵器装备仓库失火。李允则听
            到消息后,仍然饮酒作乐不停。不一会儿,火扑灭了,他秘密派人带着文书到邻近的瀛州,
            用装茶叶的箱子运回了一批兵器装备。不到十天的时间,库里的兵器补充完毕了,外人一点
            也没有发觉。
              事后,枢密院弹劾李允则不救火,宋真宗说:“李允则这样做必定有个说法,等问问他
            再说。”李允则对此事回答说:“储藏军械的地方防火措施十分严密。这里正在举行宴会之
            时而兵器装备库失火,这必定是内奸在搞破坏。如果离开宴会纷纷都去救火,恐怕还有更意
            料不到的事态发生。”
              <FONT COLOR="#990000">草场火 驿舍火</FONT>
              村纮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
            揭一事也,民益恐。或谓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
            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遂诛之。
              苏颂迁度支判官,送契丹使宿恩州。驿舍火,左右请出避火,颂不许;州兵欲入救火,
            亦不许,但令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中汹汹,谓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不动
            而止。
              【译文】
              北宋哲宗时,杜纮任任郓州(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知州。有人在州城角上高高地
            插了一杆旗,上面写了一些胡言乱语,说什么将有祸变发生,州中民众都大为震动。没多
            久,州中草料场大白天失火,正是旗上所预言的祸变之一,民众更为恐慌。有人建议大举在
            城中对造谣作乱之人加以搜捕,杜纮笑道:“奸人所设计谋的目的正是如此,企图借着我们
            搅扰搜捕之机而发起动乱,我们怎能落入他们的圈套中?决不能去那去那样干!”过没多
            久,抓住了盗匪,供出插旗、放火之事正是坏人兴妖作乱,于是把这些人逮捕杀掉了。
              北宋神宗时,苏颂任度支判官,他送契丹使节回国途中住在恩州(治所在今河北清河)
            宾馆中。宾馆中忽然失火,随从们请求跑出去避火,苏颂不同意,州中驻军想进来救火,他
            也不允许,只命令宾馆中的守卫士兵加紧扑灭火灾。
              火刚烧起来的时候,州中谣言四起,说是契丹使节发动变乱,来救火的州中驻军也想趁
            火打劫。全靠着苏颂临危镇静不动才使动乱没有发生。
              <FONT COLOR="#990000">文彦博</FONT>
              文潞公知成都,尝于大雪会客,夜久不罢。从卒有谇语,共拆井亭烧以御寒。军校白
            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实寒,可拆与之。”边批:蔡得做人情。神色自若,饮宴如
            故。卒气诅,无以为变。明日乃究问先拆者,杖而遣之。
              (评注:气犹火也,挑之则发,去其薪则自熄,可以弭乱,可以息争。
              苏轼通判密郡。有盗发而未获,安抚使遣三班使臣领悍卒数十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
            行,以禁物诬民,强入其家,争斗至杀人,畏罪惊散。民诉于轼,轼投其书不视,曰:“必
            不至此!”悍卒闻之,颇用自安,轼徐使人招出戮之。遇事须有此镇定力量,然识不到则力
            不足。)
                                                        第 29 页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