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鏡報2018年5月號
P. 60
神州動態
防風險目標做好準備。 位,絕非易題。
隨着金融混業經營時代的到來,新業態層出不 大刀闊斧改革之後,做好平穩過渡殊為重要。
窮,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市場傳染性明顯增大,證 有分析指,與以往改革出台之前往往有內部廣泛討
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三會分業監管的模式暴露出 論、與外部充分溝通的形式有所不同,此次改革的
了資金空轉、影子銀行、多層嵌套等問題。 諸多決策則體現了領導人雷厲風行的行事方式。此
國際清算銀行(BIS)指,根據早期警戒指標顯 次改革路線圖公布之後,各方需要政策消化期,各
示,中國內地債務佔GDP比例,以及家庭償債比率, 部門如何盡快做到各司其職,「做到隊伍不亂、業
皆處於紅色警戒水平,當地銀行業或出現危機。BIS 務不斷、人心不散」,考驗各方智慧。
資料顯示,中國去年債務比率達GDP的265%,家庭債 硬仗二:配套改革
務佔GDP的47%,其中70%債務來自樓按貸款。 機構改革藍圖已經繪就,但改革不僅需要頂層
此輪機構改革後,「一行三會」變為「一行 設計,更需要具體到每一個改革的細節上。以金融
兩會」,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將對銀保實現統一監 監管改革為例,機構改革初衷是調整之後能加強有
管,掃清監管盲區,降低監管套利空間,尤其是有 效協調監管。因此,各方注意力不應過多放在官員
利於控制影子銀行規模,從而確保中國金融體系的 任命、權力劃分、機構設置上,應有更多實招好招
有效性和穩定性。 聚焦金融監管有效性,並在制度改革上有所突破。
且此次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除了機構改革
改革五大硬仗 亟待落到實處 外,相關的配套改革,如國企改革、財稅改革等亦
去年的中共十九大宣告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 需協調推進,方能收穫乘數效應。
如今,隨着全國兩會的憲法修改、機構改革、人事 硬仗三:減少干預
變動等重大議程陸續完成,各項改革進入實施階 過去中國改革的一大弊端便是改革不協調,
段。 政府權力日益龐大,政府不斷侵入社會和市場的邊
此輪改革可謂「史無前例」,力度之大遠超預 界,經濟領域諸多深層改革難以推動。
期。推進改革藍圖平穩落地,防止宏觀風險出現, 此輪改革之後,中國掌握實權的「超級部委」
成為下一階段工作重心。 增多,這些超級部委的擴權,引發外界有關中國將
硬仗一:縮短磨合期 加強政府集權干預的猜測。
中南海明確要求,中央國家機關機構改革要在 對於市場而言,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建立規則,
2018年年底前落實到位。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 讓所有的市場主體平等地參與經濟發展,讓市場發
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 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構調整基本到位。省以下黨政機構改革,由省級黨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即提出讓市場發揮決定作
委統一領導,在2018年年底前報黨中央備案。所有 用。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需要理順,政府職能角色需
地方機構任務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要轉變,即對微觀主體的經濟行為減少干預,並彌
由於本次機構改革不局限在國務院或行政層 補市場監管空缺。
面的機構改革和職能優化,而是涉及黨、政府、軍 此次機構改革成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隊、事業單位、群團、社會組織等全方位機構改 意圖加強市場監管,為供給側改革開路。有觀點認
革,改革牽扯面大,此種系統性改革如何盡量縮短 為,由於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整合了市場監管、反壟
磨合期,不停不滯、不拖累既有改革和全域工作, 斷、智慧財產權等職能,影響力將非比尋常,未來
使新機構盡快進入新角色,使各類人員盡快調整到 如何運作以平衡與市場的關係,值得關注。
50 鏡報月刊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