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货币的真相
P. 10
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
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
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这一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
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
的重要起源地。早期则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
3,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
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 2/3。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细石器特别
发达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发达。
上述几个地区,以陶器的出现为主要特征,说明原始人类的智力和生产力已经得
到非常大的进步,其最显著的结果,便是族群内部的食物盈余开始大幅度地出现。食
物的盈余直接地促使族群之间的物物交换不断扩大。
随着参与交换的种类逐年增多,物物交换的缺点越来越明显。然而,困难总是和
解决困难的条件一起产生,随着交换的发展,逐渐出现一般等价物,包括稀有的贝壳、
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又相对易于保存的物品。
不少人类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这些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即是
货币的早期形式,并称它们为准货币,或者是货币等同物。如此说来,人类历史上最
早期的外汇储备,其他便是这些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
然而,在作者看来,严格来说,将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视为
货币或者赋予其货币属性,可能陷入一种人为贴标签的困境。作者认为,以贝壳等作
为交换媒介进行的交易仍然属于以物换物的性质,而且,它只是一种比较随意的生存
活动而不是商业活动。
第二节 私有制的萌芽
如前所述,随着人类智力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向前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开始出现,
极大地提高原始人类的体质,这使得早期人类的智力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再次推动生
产水平的提升,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原始人类也从居无定所、睡无定时的生活方式转变为日出而作、日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