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货币的真相
P. 13
性越来越高,这种情况慢慢地发生变化,男性依靠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开始高于女性,家庭婚姻关系也由母
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
于是,一对男女长时间共同居住在一起,并一起劳作、一起享用劳作的果实,慢
慢地形成家庭,并渐渐地从族群独立出来。这个时候,私有制出慢慢开始萌发。
我们只需要自行想象,便可以得出很多例子,动物普遍对自己所生育的后一代具
有更大、更多的关爱,这是生存的本能之一。企鹅步履蹒跚地携带捕获所得的食物从
海边走回去自己的栖息处,身边同类千千万万,它全都忽视,一心只想着回去喂饱自
己的后代。
燕子也是如此!乌鸦也是如此!鸡是这样!鸭也是这样!我们熟悉的、我们不熟
悉的动物,都是如此这样。原始人类已经从动物界脱离出来,具有更高的智商、具有
更高的自动性,显然,或者说毫无疑问,他们更加关爱、心疼自己的后一代,并将这
种关心与心疼对族群内的其他家庭的小孩进行隔断。
由于生产渐渐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的成果以家庭为单位而占有并享用就成为一种
合情合理的安排。这个时候,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异便呈现出来。众所周知,家庭没
有出现之前的早期人类实行平均主义,大家一起生产,然后一起分享生产成果,不管
高低胖瘦那个年代估计也没有胖子,不管老弱病残,每一个人所分得的食物是一样的。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后,很显然,如果夫妻两个人都是体力强、又勤快,那么这个
家庭所能获得的食物就多,甚至出现盈余;如果夫妻之间哪怕有一方身体不好,不能
下田干活、不能进山打猎,那么这个家庭所能获得的食物便少,出现吃这顿没下顿的
情况。
人心向古的情况下,食物多的家庭会接济食物少的家庭,至于还有多的,主人便
会拿去跟族群内部的其他家庭进行交换,甚至拿到族群外与其他族群的更多的家庭进
行交换,以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
当这种活动越来越多,大家便自觉不自觉地约定某个地方、某个时间,集中地进
行这种交换。这便产生最早期的商业,以及商业场所。这种自发约定地方和时间的商
业,在中国的大部份地区依然存在,尤其是作者故乡所在的客家人群地区,人们称这
种行为做“趁墟”,这个固定的日子称之为“墟日”。
早期商业的发展,使得且加速不同家庭之间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强化了家庭对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