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货币的真相
P. 15

房址、陶窑、祭坛、道路、墓葬以及城垣底层的水稻田等遗址,出土物则包括石器、

                   陶器、玉器、骨角器以及炭化的稻粒等。

                        陶窑的出现,说明手工业已从农业剥离而成为独立的生产活动,并产生以制作和
                   交换陶瓷为生的商人。对此,西方人类学家称之为第三次社会分工。作者认为,手工

                   业的出现,意味着古代以食物即生存为目的的以物换物进化为非食物为目的的以物换

                   物,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原始人类的生产力已经极大地提升,生活开始极大地改善,用

                   今天的话来说,原始人类的基尼指数快速下降。

                        随着早期城市出现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形态慢慢地推广开来,除陶瓷商人,

                   其他诸如大米商人、肉类商人、农具商人也开始出现。这些商人聚集在一起进行相关

                   的活动,从而形成早期的街道,街道形成城市。

                        这个时候,以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视作为交易媒介便成为商

                   人们头疼的事情,种类繁多、不易携带不说,各自的价值参差不齐,同样一个陶瓷,

                   收了五个贝壳后,下一个购买者收几颗宝石是一个大问题,收了几颗宝石之后,再下

                   下个收几颗沙金又是一个大问题,反向来说就是,这个陶瓷的定价非常不便于确定而

                   随意,无法做到对每一个买者统一价格。

                        种类繁多的交易媒介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例如贝壳、珍稀鸟类羽毛都不利
                   用保存,经常会出现腐败或者破碎的情况,这等同于白做几天的活,用现代经济学家


                   的话来说,就是价值灭失了。
                        于是,古人把目光转向那些容易保存、容易携带、本身具有更高价值的物品,这

                   时,得益于新石器晚期人类社会早期金属开采与冶炼技术的进步,一些金属进入早期

                   商人的视野,主要是一些常见的、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的金属,

                   例如铁,慢慢地演变为具有更高价值的铜。

                        最早的铜货币出现于我国商周时期,为仿照贝壳进行制作,因此被人类学家称之

                   为铜贝。目前考古发现主要有无文铜贝、保德铜贝、包金铜贝、蚁鼻钱等几种。从历

                   史跨度来看,铜货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并且存用时间最长的金属货币。

                        根据据考古材料分析,铜仿贝产生以后,与贝壳货币同时流通很长一段时期。中

                   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可见当时各种贝的数量之多、用途之

                   广。

                        早期的铜币囿于制作技术限制普遍做得非常粗糙,且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更




                                                              15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