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货币的真相
P. 20
公元前 359 年,商鞅力主变法。同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
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 356 年任命商
鞅为左庶长,于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公元前 350 年,秦孝公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
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统一
度量衡制即出现在第二次变法。
秦统一中国后,灭六国龟贝宝玉之属,将货币统一分为上币和下币(类似于现代
货币的主币与辅币)两种人,令全国通行。上币为黄金,以镒(yì音亿)为单位,
秦制二十两为一镒;下币为圆形方孔铜钱,以半两为单位。除此之外,秦始皇还把商
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制度以及度量衡器作为标准器,在全国推广。文字也在这一时
期得到统一。
公元前 338 年,孝公驾崩,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商汤遭车裂而死。
国内有历史学家尤其是文化学者对商鞅所推行的变法有其他看法,认为变法太过无
情,尤其是焚书坑儒,所谓秦国之后无华夏。作者对此不发表看法,作者想要探讨的
是,商鞅变法所推行的三个统一其意义何在?
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更有利买卖双方的交易,文字的统一也有利不同人群之间的
文化与生活交流且推动商业体系之建立。
除记录生活,文字重要的作用在于规则与产权的记录与公示,这是包括货币在内
的整个商业体系、乃至社会与国家体系能够运转的基础,例如,一块田地的登记造册
以及登记造册后获得的地契,那么,其他人便不能随意侵占这块田的权益。
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商品的价格也可以通过文字的书写表达出来。在这之前,
虽然古人也在自己的物品画上记号,但是对于第三人来说,并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与公
信力。文字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约束力,并且是以法律的形式,它与货币、度量衡一起,
构建起来一个相对完整的商业体系。
第二部分 工业:现代货币的基石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