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货币的真相
P. 109

全球贸易与工商业体系,使世界工业生产总产值下降 36%、世界贸易缩减 2/3,其

                   中,美国和德国的受破坏程度最大。美国的进出口额下降 70%,英、法、德、日则减

                   少一大半。
                        美、英、法、德共有 30 万家企业倒闭,主要工业国家的失业工人总数达到 3000

                   万以上。许多昔日机器轰鸣的工厂区,变得死气沉沉,野草丛生,成为所谓的机器“墓

                   地”。需求的急冻式下降、产能的严重过剩,由此引发贸易战。下一节,我们将研究

                   那次发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贸易战。







                                                第三节 无法阻止的贸易保护浪潮




                        1922 年 9 月,时任美国总统哈定下令提高多种商品的关税以“保护工厂和农场”。

                   美国自于 20 世纪 20 年代陆续实现广泛的电气化,由于马和骡子被汽车、卡车与拖拉

                   机取代,大量用于种植牧草的农田被释放出来,直接结果就是农产品过剩。这个时候,

                   过低的关税使得本土的农产品持续地受到外部的冲击。

                        1927 年,国联世界经济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从会上提供的统计资料可以看
                   出,此时的美国为仅次于西班牙的全球第二高关税国。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失业率持续走高,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廉得多,连续几年农
                   产品大丰收使得全球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面对欧洲农产品的竞争压力,美国农民纷

                   纷要求政府实施保护政策。

                        1928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胡佛的其中一个竞选承诺是提高

                   农产品关税帮助陷入困境的农民。最终胡佛胜出,而且共和党在参众两院获得多数议

                   席。

                        1930 年胡佛签署臭名昭著的贸易保护主义法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

                   (Smoot·Hawley Tariff Act)。 该项法案由来自犹他州的共和党人、参议员里德·斯

                   姆特和来自俄勒冈州的共和党人、众议员威尔斯·C·霍利共同发起。

                        在此之前, 赫伯特·胡佛总统已经要求国会下调关税税率,国会反其道而行。尽

                   管许多经济学家力劝胡佛总统否决该法案,他仍然签署让其成为法律,其中的部分原

                   因是他的众多竞选承诺之一便是提高农场品的进口关税以帮助受困农民。




                                                              109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