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货币的真相
P. 84
年,英法德美等几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都采取了金本位。可以这么说,从 1870 年到
一战爆发之前是金本位制运作得最成功的 50 年,这个时期的世界贸易也是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快速成长期。
当然,稳定并不代表金本位制便是完美的货币制度。金本位下,物价的剧烈波动
依然反复出现,即便在金本位运行最好的 50 年间也并不少见,例如 1890 年,英国
巴林财团投机阿根廷失败面临破产,英格兰银行不得不和俄国、法国央行联手才平息
危机。1895 年,美国黄金储备过低而面临危机时,则依赖摩根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
族的联手才渡过危机。
关于金本位制与贸易发展的关系,很多专家把金本位制称为贸易发展的重要发展
动力;然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金本位的成功是欧洲经济长期繁荣的结果,而不是
原因。这不重要,他们之间本身就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战争期间,各国政府为了保障战时的财政需要大量向中央银行借款,并且纷纷强
迫中央银行停止或限制银行券兑现,导致战后经济恶化、金融秩序混乱、通货膨胀严
重,大家重新认识到区域内乃至世界范围拥有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之重要性。为此,
各方着手进行修补性的建设。
1920 年的布鲁塞尔国际货币金融会议明确要求: “凡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应
尽快建立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应摆脱各国政府政治上的控制,实行稳定的金融政策”。
1922 年的日内瓦会议除了重申这些主张,欧洲诸国纷纷提出恢复金本位制,认为只
有黄金才能拯救信心。但是,各国想要恢复的并非在一战之前的纯粹的金本位,而是
一种变质的金本位,即所谓的金汇兑本位制。
若是真正的金本位,那么黄金即是货币,货币即是黄金。人们随时可以把手中的
货币向政府兑换黄金。一战之后的现实是,货币已经发得太多,黄金量却没有增加多
少。
也就是说,要么政府把发的钱收回来,那就是通货紧缩,要么政府货币的黄金价
值大大降低,那就是货币贬值。当时的决策者既想恢复金本位制度,又不想做太大的
改变,只好把长裤当短裤凑合着穿。
金汇兑本位制下,政府声称货币还和黄金挂钩,但是,人们不能轻易地把货币换
成黄金。例如,当时的美联储就规定小额货币不再兑换,要想换黄金,最低标准得兑
换四百盎司的金条;一盎司黄金当时的价格为 8268 美元,相当于如今的 11 万美元。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