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货币的真相
P. 83

个月的时间,美元兑纸马克的汇价增长 8912%。纸马克贬无可贬、如同废纸。

                        失控的货币政策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如股票市场,政府印钞票
                   通常会推高股票指数。德国股票指数在 1917 年刚刚超过 100 点,到 1923 年涨至 10

                   万亿点。

                        随着货币的崩溃,失业率直线上升。一战结束后,失业率尚且保持相当低的水平,

                   当然这是赖于魏玛共和国政府积极地以赤字支出和印钞来维持经济运行。1919 年底,

                   失业率为 2.9%,1920 年是 4.1%,1921 年为 1.6%,而 1922 年为 2.8%。然而,随

                   着纸马克濒临绝境,失业率于 10 月达到 19.1%,12 月则是 28.2%。恶性通货膨胀加

                   上过高的失业率使绝大多数的德国人状况恶化,尤其是中产阶级。

                        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的战争赔款并不是以德国市面上的马克来偿还

                   的,所以通货膨胀并不会导致赔偿款的贬值,但是一个经济临近崩溃、货币政策完全

                   失控的德国对于战胜国来说终究不是什么好事。这一点上,政治家的觉悟要远远低于

                   前面所提到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尤其是货币的完全失控,不仅仅在国内完全抛弃金本位制,就是在欧洲境内,其

                   “启示”作用十分明显,多个国纷纷取消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法国便是其中最“积极”

                   的国家。
                        跟所有参战国一样,法国严重低估了战争的费用,战后出现巨大的财政赤字,更


                   要命的是,法国 90 亿美元的海外投资中,有 50 多亿借给了俄国。苏联成立之后便不
                   认账,法国天量的钱打了水漂。

                        焦头烂额的法国,只能像祥林嫂一样天天念叨德国佬会赔钱的。但是,德国就是

                   赔不了钱,法国也跟着揭不开锅。另一边,协约方的 16 个国家,总共对美国的欠款

                   高达 120 亿美元中,其中英国 50 亿美元、法国 40 亿美元。










                                                 第二节 日内瓦会议的失败




                        稍作回顾,在 1821 年之前,全球主要国家以银本位为主,随着国际黄金产量大
                   增,1821 年开始,英国最终决定采用金本位制度,其他国家也逐渐跟进;到 1876





                                                              83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