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货币的真相
P. 85
政府希望借黄金的光芒作掩护,通过央行更方便地控制货币的数量,但是,这种
伪装的金本位制很快就失去可信度,问题总要暴露出来。最终,要么通货紧缩,要么
货币贬值,政府必选其一。
正如前面所述,德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货币贬值。为了偿还根本就还不起的战
争赔款以及应付国内的巨额开支,德国索性开动印刷机,拼命印钱,于是带来现代经
济史上第一次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用一张柱状图描述一战之后德国通货膨胀的变化,最长的一个柱子的长度得
有 300 多万公里。失控的货币之下,德国经济濒临崩溃。
1923 年,为遏制万马奔腾的通货膨胀以挽救经济,德意志银行于 11 月 15 日决
定停止将政府债务货币化并发行新货币,11 月 20 日,德意志在任行长哈芬史坦因心
脏病突发而骤然逝世(鲁道夫·哈芬史坦(Rudolf E. A. Havenstein)的任期是终
身任期,而且他的权力简直无人可挡,正是在在哈芬史坦的领导下,为维持德国财政,
德意志银行持续发行越来越多的纸马克)。
同一天,将于 12 月担任德意志银行行长的亚尔马·沙赫特(Hjalmar Schacht)
采取行动,采取措施稳定纸马克对美元的汇率:
德意志银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使 4.2 万亿纸马克等于 1 美元,而 1 万亿纸马克等
于 1 地租马克,所以地租马克对美元的汇率是 4.2 地租马克等于 1 美元。这恰好是一
战前在德国马克与美国美元之间盛行的汇率。
当地租马克面世时,已成惊弓之鸟的德国人对两种同时流通的马克都没有信心,
人们仍疯狂抛弃马克换取美元。官员们催促沙赫特赶紧锁定地租马克与老马克的兑换
率。
11 月 15 日,马克跌到 1 美元兑 25 万亿马克,官员们急得快跳墙了,沙赫特仍然
不露声色。11 月 20 日,当老马克跌到 1 美元兑 42 万亿马克时,沙赫特立刻下令,锁
定地租马克兑换老马克的比率为 1:1 万亿。沙赫特经过精心计算,认定当人们的恐
慌情绪充分释放后,将最终回到这一平衡点。
果然,新老马克由于市场惯性仍然继续下跌,到 11 月 26 日,甚至跌到了 1 美元
兑 11 万亿马克。但就像拉伸过头的橡皮筋,市场奇迹般地出现了马克反弹。到 12 月
10 日,美元兑马克终于稳定在 1 美元:42 万亿马克的平衡点上。事实证明了沙赫特
的判断是准确的,而且时机拿捏得相当到位。德国政府用尽全力,终于在 1924 年 1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