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實習手冊 一版_Neat
P. 50
心得篇
李約珥
六月中旬時詢問舒凡學姊(過去在苑璟實習的學姊)了解該實習單位的設立
宗旨與工作內容後,開始對該單位產生極大興趣,衡量自己的能力與興趣後,
決定與實習夥伴張君綸同學一起到苑璟環境整合工作坊參與實習與實作。面試
時兩位督導詳細介紹當時機構正在進行的工作項目,並拆解工作內容,為的是
讓我們確切了解工作內容,以便開始實習前的準備,與日後能專心投入實習。
住宿方面我們選擇距離實習機構大約 5 分鐘車程的實習夥伴張君綸同學位
於佳里鎮市中心的豪宅,每天通勤至實習機構,早上九點上班,晚上六點下
班。伙食方面因實習機構另有經營一間餐廳名為「地利小食」,餐廳的員工是
聘僱社區中的社區媽媽,使社區媽媽們有閒之餘能賺點生活零用金,實習期間
社區媽媽們會替我們準備午餐,而午餐的食材來源也是用與在地自耕農合作所
取得的農產品,如蘆筍、牛蒡等,菜色豐富、營養均衡。
在實習過程中,我們參與的工作有老屋整修和企劃案撰寫等,剛開始參與
實作時並不是那麼順利,因為所涉略的領域在之前並沒有太多的接觸,也不是
那麼的熟悉,導致無法一開始就進入狀況。在這期間徐督導不斷採引導、開放
的方式刺激我們解決眼前所遇到的難題,督導並不直接給予我們冰冷僵化的答
案和安排,反而給我們極大的彈性,讓我們自主學習,自己安排工作進度,並
對自己安排的進度負責任,在遇到困難時,不斷刺激我們思考,讓我們自己想
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說沒辦法前,先想辦法」是徐督導一直帶給我們的處
世態度,徐督導不只是一個理念的宣揚者,更是一個親自將理念活出來的參與
者,督導也直言「因為這是不斷成長的唯一道路」,在道路的另一端,能看見
被擴張的我們,挺身昂首,面對未來。徐督導深知台灣教育帶給青年學子的僵
化填鴨式教育,正如枷鎖般鉗制著學生的思想,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為扭轉
此社會病態,徐督導透過引導的方式培養我們思考的靈活度、臨場的反應能
力、創造力等,個人認為在其中最大的收穫,莫過於跨知識的整合能力。
杜嘉玲主任曾告訴我們,在社會中沒有一份工作,是只需要一種專業知識
和技能的,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個人認為「如何將自己的工作,與在學校中
所學的,以最快的速度做知識整合,找到其交點並應用之」是首當其衝技能,
而在苑璟實習時,遇到的情境正提供了絕佳的場域,讓我們在出社會前能學會
知識整合,再加上督導們的適時引導,更加快我們學習的效率和精準度,簡直
如虎添翼。
我認為要在社會上有好的適應能力和韌性,「苑璟環境整合工作坊」是必
經的改造工廠,在其中,能看見知識整合的重要性、能看見待人處世的人生智
慧、更能看見走出來後的自己,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