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百年香港中式飲食
P. 35
茶樓侍應 百 年 香 江 中 式 飲 食
04 茶樓侍應被稱為:企堂、揸水煲、茶博士等,早期全為男性。約
1921年,包括嶺南茶樓及武彝仙館的若干間茶樓,開始僱用女侍應,引
致「 西家行 」( 僱員組織 )的「 茶居行鴻泰工會 」之茶樓員工罷市,要求
加薪及「 限制東家僱用女工 」。
可是,經歷1922和1925年的海員罷工,及省港大罷工後,因人手短
缺,且為「 迎合社會心理起見 」,各茶樓酒肆紛僱用女侍應( 被稱為「 女
招待 」或「 茶花 」),而生意更加暢旺。
武彝仙館的僱用條件為「 需修短適中,笑靨相迎 」,若干茶樓的宣傳
用語為:「 女子招待,份外消魂,紅粉當爐,文君也做 」,因太露骨而被
當局禁止。
另一如意茶樓則標榜:「 如意女員( 招待 )、歌壇、唱伶,事事如
意 」。由於女招待的「 鋒頭 」太勁,導致若干名被恐嚇、勒索和毆打。
當時的女招待,是被社會人士歧視者,「 茶花 」的名稱,一如在食
肆獻唱之梨園歌女的「 梨花 」、石塘咀妓女的「 石花 」,和油麻地妓女的
「 麻花 」,均是貶義的稱謂。
其遠因是早於1910年代,不少「 女子茶檔 」開設於西營盤第四街( 高
街 )因花枝招展的女子提壺售賣「 大姐茶 」,引來大批「 醉翁之意不在茶 」
的狂蜂浪蝶在此流連,爭風呷醋,打情罵俏,演變為「 塘西風月 」以外的
「 私寨 」( 無牌妓院 )區,稍後被當局取締。
1925年,太華紳士兼鐵行輪船公司買辦黃屏蓀投函華民政務司,以
敗壞禮教為由,取締女侍應,維持社會風化。兩年後,多名太平紳士亦在
團防局討論此事。但港府經調查後,以女侍應人數眾多,且為女界職業之
一,不予執行。
俟後,各大小茶樓皆聘用女招待作招徠,不少樣貌娟好者均成為個別
食肆的「 生招牌 」,即吸引茶客的重要賣點。
點心女郎,攝於1962年。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