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重口味心理學
P. 41

透頂!   三個月後,她的病情加重,開始變得十分好鬥,經常毆打企圖給她喂食的護士和醫生。然後她開始抓自己的眼
       睛,有一次甚至想把一根大頭針釘進自己的眼睛,她的理由是:因為那地方是空的,沒有眼睛。
         將近一年過去了,在這一年中,她有過一些快樂和精神健康的時光,但更多的是深信自己已經死去,她對身邊人一次
       一次地重複說她已經死了。
         殺人的願望,被殺的願望和愛慾,在這裡它們再一次出現了。   對這位患者深入的調查表明,她真正的憂鬱和焦慮
       來源於自己對自淫的渴望(愛慾),渴望性交流,渴望性滿足。在未發病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她顯然是能戰勝這種渴望
       的,但最終卻不得不對它讓步,於是立刻被一種強大的罪孽感壓倒。她由自淫聯想到疾病,又由疾病聯想到父親的死,對
       於這些她感到無比羞愧和內疚,因此後面認為自己是不存在的妄想便可以被當做是一種懲罰,來讓自己贖罪(被殺的願
       望)。她也正是用這種方式在精神上“殺死”了自己(殺人的願望)。   方式2:“消滅超我”
         患者原本是一個富裕家庭的長子,他的父親是一個小商人,雖然是家庭的支柱,但卻是一個心情陰鬱的人。父親在
       他 12歲的時候自殺,這使得他小小年紀就不得不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於是他吃苦耐勞,忠心耿耿,終於在 30歲的
       時候通過辛勤的努力爬到一家大型集團公司分公司經理的位置,親屬和家人也把他視為驕傲。   在事業一帆風順的時
       候,他的一個錯誤決策讓公司蒙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他因為這一錯誤而悔恨不已,儘管公司並沒有因此對他進行處
       分,他自己卻感到強烈的內疚。事情發生後長達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他都沒有來上班,也不接電話。公司派人四處尋找,最
       後他們在一家大型的豪華賓館找到了他。那時,他正準備執行他擅自為公司制定的新計劃,房間裡擠滿了前來簽訂合同的
       客戶代表。當他看到公司的同事時,突然一下子性情大變,掀翻了桌子,指著對方破口大罵,並上前與之廝打起來,場面
       一度非常混亂。事後他不收拾殘局,眾目睽睽之下大搖大擺揚長而去,又繼續跑到酒吧裡跟一大群素不相識的人宣揚他們
       公司的項目計劃……公司方面擔心他再這麼鬧下去會對公司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急忙通知他的親人趕來將他帶走。隨後他
       被安置在一家精神病院中。   在這一案例中,大家可能會注意到病人父親的自殺這一細節。正是由於他的死使患者擔負
       起家庭的重任,也為他日後的病發埋下伏筆。患者彷彿注定了不僅要與父親競爭,並且還要勝過父親。這一點上他的確成
       功了,他已經代替父親成了家中的頂樑柱。不過這種成功顯然不足以滿足他對於更大的成功、超越父親的渴望。   這種
       擴張的慾望可以看成是一種侵略,甚至是一種進攻(殺人的願望),但同時對父親的愛又會讓他為與父親競爭並超越父親
       感到內疚(良心,被殺的願望),後來他所犯的錯誤使公司損失巨大,更加重了他的精神負擔。
         最後在內心矛盾力量的瘋狂衝突中,在緊張狀態達到難以負荷的地步時,精神分裂(下篇)他便開始了自我毀滅。
         不過他並不像他父親那樣徹底殺死自己,而是僅僅殺死他的超我。大家都知道“超我”在人格結構的最上層,是道德的
       我,正義的我,制衡和監管著本我和自我。那麼殺死了 “超我”的他會是怎麼樣呢?   首先說他的靈魂徹底“解
       放”了:我並不會因為父親的死而感到罪孽,並沒有為想超過他而感到內疚,我也並沒有因為我給公司造成的損失而感到內
       疚。即使我罵人,酗酒,嫖妓,我也不必為此感到內疚。我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內疚!恰恰相反,我覺得自由無礙。我的
       思想和行動都不受任何限制。只有那些蠢材和庸人才受這些限制。我自由,強大,快樂,能夠隨心所欲地做我想做的一
       切。我沒有任何煩惱,沒有任何遺憾,沒有任何恐懼。   因此這名患者出院後便不停地酗酒,打架,揮霍錢財……而在此
       之前,在他的“超我”未消亡之時,他是一個嚴守道德,從不喝酒,從不罵人,生活十分節儉的人。 ……園長:喂,你還在
       聽我說話嗎?
         作者:那當然了,我一直在聽,很用心地聽。
         園長:這麼說你是在注意我了?
         作者:什麼注意?
         園長:Attention!我要來說說“注意”的問題。
         假如說,我們正在教室裡聚精會神地聽講,突然從教室外闖進來一個男人,這時我們會怎樣?我們會不約而同地把視
       線轉向他。
         作者:那還得看帥不帥。   園長:別打岔,帥不帥這時我們都會把目光轉向他,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對他的注意。在
       這種情況下,我們對要注意的東西沒有任何準備(因為他是突然出現的嘛),也沒有明確的認識任務(管他是誰呢),這
       便是 “不隨意注意”,就是不用心的消極被動式的注意。這種注意不需要我們的意志做努力,而是單純的對刺激物本身做
       出的條件反射。   這時,老師開始要求我們閲讀一篇論文後站起來回答一下自己的感受。   由於認識到學習這篇文
       章的意義(得起來發言啊),我們便自覺、自動地將心理過程集中指向這篇文章的內容,積極地努力地選擇文章提供的各
       種信息。這時如果身邊有什麼干擾(身邊有人捅你,讓你來看新來的帥哥),又或者學習中遇到了什麼困難,我們都會通
       過意志的努力,將注意力始終保持在這篇論文上。這種情況就是“隨意注意”。和“不隨意注意”相反,它是一種有目標的積
       極主動的注意,如果說動物也有“不隨意注意”的話,那麼只有人才有“隨意注意”,很高級哦!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說`天.堂



       第25章 精神毀滅者——精神分裂(下篇)(3)

          但是還有一種注意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它既有“隨意注意”的目的目標,也有“不隨意注意”的不需要意志的努力。這
       是一種什麼情況呢?就好比說你在織毛衣,你是努力要把它織好的(有目的),但是你又可以邊織毛衣邊聊天,邊看電
       視(不需要意志的努力),那麼這種注意就是“隨意後注意”。   作者:哦,注意原來有三種,“不隨意注意”、“隨意注
       意”和“隨意後注意”。你說這個幹嗎呢?
         園長:我是想說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著注意缺陷,就是上邊的這幾個“注意”在他們那裡被搞得一塌糊塗。他們不能只
       對相關的或者真實的刺激做出反應,從而導致精神分裂症陽性症狀(妄想、幻覺)的出現。   一般來說,我們所有人都
       傾向於在同一時刻考慮多件事情。在看書的時候,你的思維可能漂移到其他事情上,如考慮今晚吃什麼好呢?或者明天的
       約會穿什麼衣服好呢?我們大多數人能夠區別與當前情況相關或不相關的想法,可以消除大部分無關的想法。不隨意注
       意、隨意注意、隨意後注意拎得很清。   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卻失去了這種辨別相關與不相關、真實與非真實的能
       力,結果他可能感覺每一個想法和形象都是相關的和真實的。   例如,患者正試圖維持自己與朋友的談話,可是有關她
       在昨天晚上看到的電視節目中的內容就會插進來。與正常人不同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難以分辨信號(當前的談話)和噪
       音(昨晚看的電視節目),於是出現下面這樣的狀況:
         朋友:我跟你提的那件衣服你覺得怎麼樣?
         患者:那個結局不是我喜歡的,男主角不應該死的!
         患者的回答在途中突然接上了電視節目中的內容,並且他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已經跳入了一個與之前談話完全不相關
       的新話題。總之,他不能在一段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想法上,那麼就很難維持一個具有連貫性的思維和交談過程。
         心理學的成因我就說到這裡了。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