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CASA Bulletin 2019 Vol 6 No 4
P. 54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一) 关于临床
1、国内重症医学科的组织形式与规模
国内ICU由综合ICU(重症医学科)和专科ICU组成。
与综合ICU不同,绝大多数专科ICU在机构设置上均隶属于某一个专科,属于该专科
下的一个分病区和亚专业(如NCU属于神经内科,CCU属于心内科,RCU属于呼吸科
等)。上述归属关系决定了专科ICU并没有独立的考核体系、也没有独立的经济核算。
大多数专科ICU实际上仍然是由本专科的医师负责诊断治疗和日常管理,导致专科 ICU
往往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重症医学诊疗思维和诊疗模式。就目前而言,国内的专科ICU实
际上难以承担真正意义上的危重症患者的全面监护和诊治。这也是国内诸多医院在专科
ICU建立后,仍需要保留综合ICU的一个主要原因。
国内综合ICU(重症医学科)多数都具有独立的考核体系和独立的经济核算。在具体
的患者管理和归属上,主要存在两类形式。一类是“协管型综合ICU”。这种形式下的综合
ICU的所有患者都按照主要疾病的归属挂靠某一个专科,病人由综合ICU和该专科合作管
理。另外一类是“独立型综合ICU”,这种形式下的综合ICU的患者完全归属于综合ICU并
由综合ICU独立管理,如存在其他专科问题则以会诊形式处理。两种ICU形式各有优劣。
前者能够保证患者来源的同时,保证科室间合作;而后者保证了更加明确的职责界限和
更加合理的分配制度。
实际上,在目前的国内大、中型医院,“综合ICU”这个名词已经逐渐被“重症医学科”
所替代。这一名词的变化,既是对“重症医学科”成为独立诊疗科目的呼应,也是区别于
专科ICU的一个表述。近年来,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尤其以大学附属医院为代表)进入
了一个快速扩张的时期,各医院的床位数量快速增长。然而多数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专
指“综合ICU”,以下同)床位的增加往往并不能与医院同步。以笔者所在城市的四所大学
附属医院为例,这四所医院的总床位数均在3300-6000之间,然而四所医院的重症医学科
最少的只有12张病床。这一数字不仅远远小于西方国家5%-10%的比例,也明显小于卫生
主管部门2%-8%的要求。
这种不成比例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和国内医疗市场特点有关。国内大型医
院对优质医护资源的吸引和整合,导致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分级诊疗体系不完善。
基层医疗机构势单力薄,其难以承担的医疗任务。结果患者无论疾病严重程度,都有汇
聚到大型医疗机构的趋势。大型医疗机构床位紧张。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积极扩张高
投入、低床位密度的重症医学科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和国内医疗保障体系有关。目
前国内医保体系尚不完善,现阶段只能做到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且大众对商业医疗保
险的认识度和参与度都不高。这种以“基本”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对重症医学科的高额医疗
费用的支持力度往往不足,一些项目和进口药物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这也大大限
制了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意愿和持续接受治疗的经济能力。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