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CASA Bulletin 2019 Vol 6 No 4
P. 56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不少大型三甲医院在发展扩张的同时,开始注意到分级诊疗对
来医院病人来源和收治疾病谱的影响。在上海已经开始进行取消大型三甲医院门诊的试
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个体系也为培养基层医院年轻医师
建立了常态化机制。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
导意见》。受此影响,许多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起了这种新的双向合作模
式,大量医疗联合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仍以上文提到的四所大学附属医院为例,四者
都已经成立了各自的医疗联合体,并且合作模式和合作范围仍在持续拓展和更新。
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内重症医学科也在寻找应对这一机遇的道路模式。2019年年初,
笔者所在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省内外62家医疗机构共同组建了重症
医学科专科联盟。这一联盟的建立,在国内重症医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国内重症
医学如何抓住机遇,谋求发展提供了一个行业合作、优势互补最佳样本。可以预见,这
种形式的合作,将实现学科建设、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科研平台等资源共享,共同促
进国内重症医学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5、质量控制
质量是临床工作的生命线。对临床情况瞬息万变的重症医学来说,质量的保证更是一
切工作价值的基础。2015年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大会”,国家卫计委和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参加了会议,与会各方讨论和发布了《重
症医学质控指标(2015版) 》。指标包括ICU患者收治率、APACHEII评分≥15分患者收治
率、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等一共15项指标,同时开通了数据网上填报通道。
除了全国性的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各省也有省级的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早在
2009年,湖北省就已经成立了省级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并且发布了《湖北省重症医
学质量控制方案》。笔者所在的医院重症医学科同样也成立了质控小组。可以看到,越
来越多的人正在关注和投入到重症医学的质控工作中。然后也必须承认,目前国内重症
医学科临床诊疗能力差异很大,而这种行业协会主导的单一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全国范
围内来看,即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又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因而目前在临床一线真正起
到了质量控制作用、并对临床工作的持续改进产生实际意义的,恰恰还是医院内部的质
量控制体系。当然,在国内重症医学走向规范化的过程中,相信我们的质量控制体系也
会愈发完善和实用。
(二) 关于科研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国内重症医学的科研近年来仍取得了不少成绩。重症医学作为一
个注重数据与比较的学科,应该说其本身就具有科学研究的天然优势。国内对医学科研
的重视,让国内重症学界认识到只有在不断的科研创新中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国
内重症医学的临床研究正在走向多中心、合作化。近期在北京成立了国内第一家重症医
学研究合作机构 “北京重症医学研究联盟”及中国重症医学临床试验联盟(China Critical
Care Clinical Trials Group)。多家医院作为联盟成员,通过资源与数据共享、分中心合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