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江西农业政策性金融与乡村振兴
P. 85
政府产业园等基础实施的建设
已确权土地使用权、在建工
则应将项目交给其他有收入来
源的企事业单位承贷实施,并
多为公益性或半公益性项目,
程等固定资产和宾馆、店面
现金流不能或难以覆盖贷款本
以承贷单位的综合收益作为第
等商业房产作贷款抵押物;
一还款来源。还可以利用财政
重点考虑项目收费权、股权
息,因此在支持田园综合体项
督促政府盘活并注入国有闲
体试点项目必须以农业产业
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
和特许经营权等追加质押,
整合资金,推行财政垫付性贷
目设计上,可将政府补贴资
置资产,增加注册资本,充
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
为主导产业,同时,还要考
金、企业自身综合现金流引入
款品种,对于财政预算支出有
对项目经营收入、特许经营
实调整去行政化的组织架
虑支持主体的战略性、广泛
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
项目,提升项目现金流覆盖。
权收入等必须办理账户质押
合理安排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
构,使其成为真正企业化经
性,一方面要覆盖基础设施
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
手续,确保项目收益资金全
在项目推介上,可引导当地政
项目,建议开发财政垫付性贷
营实体。二是加快退出平台
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
等“三农”的短板和农业产业的
府,选择有实力的承贷主体的
部进入还本付息资金笼子;
款予以支持,通过信贷资金先
整改为“一般公司类”客户的政
命脉,大力支持科技企业、
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
期投入,帮助项目早日建成,
前提下,通过政府补贴付费、
对于中央及省级财政有补贴
府职能剥离工作。由于行政
重点龙头企业、示范农业产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
的项目,要将应收财政补贴
整合资金、特许经营权等模式
用历年已列入预算支出的财政
职能剥离后,其自身现金流
业联合体,支持培育示范家
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
增加项目收入现金流,按照
资金归还垫付的贷款本息。
资金账户及时质押。
能全覆盖债务本息,经营行
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
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社会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
(四)从严掌握保证担
(二)对有财政补贴来源
化服务组织等,另一方面还
为风险自担,是农发行项目
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
的项目,农发行可在剔除营
保。结合贷款项目额度大、
数(第三版)》对项目进行分
要覆盖到“三农”的方方面面,
贷款的理想承贷主体。三是
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
析评价,对项目进行支持。
期限长、公益性强的特点,
运成本后对剩余部分补贴执
发挥专业技术和管理优势,
如支持农林牧渔、种养加一
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
行100%的质押率;对销售收
四、严格落实项目融资担
在担保机构上,重点选择由
建议政府出资设立行业性客
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
保措施
政府全额注资的担保公司或
入、收费来源较为稳定可靠
等。未来,农发行能否更好
户主体,如旅游部门组建乡
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
在推动乡村振兴、探寻支
的项目,也可适当提高账户
财政控股的担保公司;择优
村旅游投融资公司、农业部
适应这种比较复杂的现代化
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
持田园综合体时,也要严密
质押或应收账款质押比率;
选择大型国有企业或上市公
门组建农业产业投融资公
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现在就
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
把关风险防控关。特别是融
司参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在依法合规、建立起稳定的
应该开始做好准备。
司,作为专业化项目融资、
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
交易市场的前提下,尝试接
(五)推广组合担保。根
资新政的出台,贷款客户完
三、做强主体优选模式加
建设和管理的承贷主体,承
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
据项目承贷主体行政层级,
收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
全成为市场主体,信贷风险
担农发行政府主导项目贷款
大支持
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
房财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
采用不同的担保方式,省级
防控压力增大,因此落实好
业务。四是择优支持政府和
支持田园综合体,就必须
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资产作为贷款的担保物,以
客户可采用信用和保证相结
贷款担保措施是根本之策。
社会资本合作,引入社会资
着力解决农发行在融资主体、
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产业是
充分盘活农村的各类经济资
(一)落实第一 还款来
合的方式;地市级客户在提
模式上面临的具体挑战。农发
本成立有实力的项目公司,
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源,有效缓解农村项目担保
高有效资产担保抵押比例的
源,确保现金流有能力覆盖本
行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进行
按照 PPP模式。
的关键,在整个项目建立之
不足的问题。
息。优先选择有收入来源的项
基础上,采用组合担保方
一场大的转轨和变革。
此外,传统的政府购买模
初就应当因地制宜的做好市
(三)推行全面抵质押担
式;县级客户必须全额提供
目,包括有销售收入、有收费
式已不能够适应当前业务发展
一是进一步引导地方政府
场定位,确保运营模式在短
有效的抵押担保。通过各类
保。将抵质押物的有效、合
来源或财政补贴来源的项目;
做强做大国有独资或控股公
需求,在贷款支持方面的核
期和长期都能获得经济效
规和变现能力强作为最基本
有效担保措施,实现贷款本
如项目本身没有收入来源,或
心,需保证项目要有可靠的现
司,完善农发行目前的主要
益。根据国家相关立项标
息担保全覆盖。
的条件,首先要求客户提供
收入来源不能覆盖贷款本息,
金流对贷款本息的全覆盖,而
客户群体的法人治理结构,
准,受国家支持的田园综合
有力的金融支撑,为地方 配机制,有效保证了耕地数 益显现,以“宅改”为抓手的“
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 量不减少,不突破耕地红线 一改促六化”即农业发展现代
大的后劲和活力,同时也 。四是经济效益。项目的实 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
体现出了初步效益。一是 施可产生“两项指标”,通过 服务均等化、村庄面貌靓丽
政治效益。既贯彻落实了 指标的调剂可产生收益;使 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
十九大精神,又推动并服 用权人的土地流转,宅基地 治理规范化的建设为美丽乡
务了乡村振兴战略。二是 转让可产生收益。五是社会 村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制度效益。既明确了农村 效益。改善了乡村环境,大
土地的“三权分置”(即:所 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增强了
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六
,又推动了农村宅基地的“ 是可推广性。根据国家及国
三权分立”(即:所有权、 土资源部门的文件规定,盘
资格权和使用权),盘活了 活了土地资源,指标可交易
土地资源,规范了农民建房 、可调剂、有收益,有了政
和宅基地管理,促进了土地 策和收益的保障,从而可创
节约使用。三是政策效益。 新形成一套具有推广价值又
利用国土资源部门的政策, 可以复制的新融资模式,即“
实现了资源与资金的互补, 宅改模式”。
发挥了经济发达地区与资源 通过“宅改试点”项目的建设
丰富地区的资金和资源的互 ,使沉寂的农村土地资源得
补,充分利用了收益调节分 以盘活,使农村发展活力日
一、清醒认识和把握 继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农业在低水平徘徊。清醒
我国“三农”现状 之一。我国农业目前具有 认识当前我国“三农”现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 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被 状,有利于我们分析和查
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 称 为 “ 弱 质 产 业 ” , 技 术 装 找 “ 三 农 ” 问 题 症 结 , 把 乡
进,粮食生产能力、城镇 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 村振兴战略与农发行业务
化率、农民收入等都得到 较低,农业产品市场容量 发力点契合起来,从而在
新得提高。但由于历史欠 小,农民素质差,加之农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上找准
账太多,再加上多种因素 村人口产业空心化问题, 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到有
制约,我国农村的科学、 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受过良 的放矢。
技术、教育、卫生、基础 好教育的人才大部分流向 二、探索乡村振兴战
设施等比较匮乏,农业农 城市,使得逐利为目的商 略新路径——支持田园综
村落后面貌依然存在,“三 业性银行集体退出农村, 合体
农”问题既农业、农村、农 从农村吸收的存款大量流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
民问题,依然是全面小康 失,没有转化为农村建设 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
社会的短板。我国现在农 的 资本 ,造成 “ 金 融缺 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
村有六亿人,农业在国民 口”。缺乏资本又进一步导 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但 致农业吸收劳动力、运用 是 解 决 “ 三 农 ” 问 题 的 新 思
这方面获得的金融及各方 科技及有利生产资料的能 路和新举措。支持田园综
面支持却远逊于其重要 力减弱,造成恶性循环, 合体,就是要围绕培育宜
性 , “ 三 农 ” 问 题 成 为 我 国 因此是历史条件造成现在 居宜业的特色村镇,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