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Boundless Plains To Share - Chinese edition
P. 52
奖获得者Peter Doherty 和Elizabeth Backburn,以及许多同样优秀 使果蝇得到了有效控制;引入了能够抵御病虫害的高粱品种和节水
的、在澳洲本地和国外工作的农业科学家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科 麦种;保护我们免受诸如禽流感和猪瘟等牲畜传染病的侵害;改进
研成果,我们才能够参与全球顶级的科研项目,如气候变化。与多 了北部地区牛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改进了柑橘砧木;有效地控制
数发达国家相比,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程度可能更大。 了芒果及其他采收后水果的虫害问题。农业科技所发挥的这些作用
以及其他优势还可以通过两个行业案例来加以说明:小麦和乳制
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世纪以来,农业科学一直在寻找 品。
如何使农业适应新环境的方法,而气候变化始终是这一学科关注的
重点。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继续进行我们的研究工作,使动植物适应 成为小麦出口大国
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新环境。这就要求用新的气象预测方式来辅助传 澳大利亚是世界三大小麦出口国之一。 每年全国的三万八千家
统的农科研究领域,如繁殖、营养和管理。专业农场主们如今要根 农场可以生产四千万吨小麦,使我们的小麦出口量达到了全球交易
据对海水温度和大气层科学的专业解读来制定种植计划。因此,农 量的14%,而我们的小麦产量也只是全球总量的5%。这一贡献不仅
业科学的各个方面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 给我们带来了每年九十亿澳元的收入和我们所享用的清洁丰盛的小
麦食品,更重要的是我们向食品匮乏地区出口小麦还促进了全球的
全球参与 稳定,因为粮食短缺是产生冲突和难民的主要原因。
随着农业科学研究的投入资金加大,全球粮食和畜牧业的产量
也会持续增长。1970 年代至1990 年代期间,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投 正如下图所示,我们从过往的经验、我们的创新和先进的农业
入有所增加,其农牧业产量也随之增长,但这种增长经常要依赖发 科学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从移动平均值的红线上看,显然一开始我
达国家农业科研成果的采纳。由于人口和财富的增长驱动着食品需 们过度挖掘土壤养分导致小麦单产下降,直到运用磷酸肥料和植物
求量的上升,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可持续性投资方案。但是尽管 育种我们才夺回了一部分早期的潜力。
农业科学现在已经是一项全球活动了,这样一套投资方案仍未得到 澳大利亚平均小麦产量(kg/ha)
落实。某些国家在全球科研参与程度方面与其国民财富相比有所下
降,看似节省了费用,但其实代价不菲,因为它会增加地区不安定
因素,同时也失去了在本国运用科研衍生技术的机遇。
由于农业科学依靠复杂的培训,因此许多科研工作都是与名牌
大学里的国际实验室合作一起完成的。向科研教育机构持续提供帮
助说明这方面的出口潜力巨大。此外,与别国分担国际发展责任也
成为一个能将知识反馈给农业的新领域。
从国土面积和国家财富比重角度讲,澳大利亚在国际农业科研
活动方面一直是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这些活动随着澳大利亚国际农 澳大利亚在循环使用天然氮肥帮助豆类作物生长方面处于领先
业研究中心 (ACIAR) 于1982 年的成立而变得名正言顺。ACIAR 支持 地位,加上其在生物工程上取得的成就使农业收成持续增加,而转
与CGIAR 绿色革命中心建立的研究合作伙伴关系。它将澳大利亚的 基因作物和氮肥的应用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成果。下图黑线所表示的
农业科学及作为一个西方富裕国家所提供的国际援助同与发展中国 不同年份间的变化主要是指降雨量差异,而我们迟早会有这一天,
家相关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连接在了一起。这种支持使很多 即不仅是这一降雨量差异而且是绝对降雨量均会影响产量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受益匪浅。反过来,澳大利亚农业从中所得到的收获已 如图中所示在2000 年之后的小麦产量变化。 但是,正如每项创新发
远远超过了投入。 明都能使作物增产一样,现在的农业科学也会解决用水难题。
事实上,ACIAR 所做的独立评估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收益成本 我们的前辈很快掌握了降雨量的变化,并在夏季定期耕地以控
比最高可达到67:1,而保守的总体估计也至少是5:1。其中一些杰出贡 制杂草过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侵蚀及渗透性所导致的盐碱化
献包括:老挝水稻作物的鼠类防控;桉树在中国的生产;巴布亚新 问题成为农业科学的研究课题。如今,由于生物改良除草剂的使用
几内亚的黄斑蕉弄蝶防治;越南的猪种;尼泊尔的腐蹄病防治;鸡 和收获后不再焚烧秸秆的缘故,水分、养分和土壤因此得到了保
瘟疫苗以及用于水牛和家养牛饲料中的稻草。 护。
澳大利亚农业科技虽然低调而常被忽视,但它在为国谋利方面 借助航天和工程领域的发展成就,农业科学将全球定位系统GPS
则硕果累累,例如:它使澳大利亚成为唯一免遭瓦螨侵袭的国家; 技术应用于智能拖拉机上,以精确地将种子播种到田茬间的最佳深
使檀香行业在澳大利亚北部的奥德河 (Ord River)地区健康发展; 度位置。精确的播种位置,加上头年的秸秆能保护苗种免受干燥大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