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中华剪纸》2019年第一期
P. 6

剪纸文论 / Paper-cut Theory





























                                                    3


            图 3:吐鲁番 59TAM306 出土的残片是“对马”纹样复原图,图形还
            原的方法同样证实了残片的复原为八方(曹量绘制)
            图 4:新疆哈密地区维族乡村里正在刺绣的维族妇女和传统剪纸花样                                                          4








            者团队,经过十多年田野调查发现的重要结果。中                           写传统为核心,以笔墨纸砚为工具形成的纸文明传
            国剪纸 2009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                        统,这个传统包括书法、中国画、古典书籍、官文、
            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期入选的项目还包括中国书                           书信等;另一类是以乡村劳动妇女和农民为主体,
            法、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宣纸传统制作                           以传统纹饰谱系为核心,以口传文化信仰为内涵,
            技艺,我们看到了一个互为关联的纸的文明形态。                           以纸、剪刀、刻刀为主要工具所形成的民间纸文明
            这五项入选的传统项目,不仅连接着中国古代造纸                           传统,其中包括剪纸、木版年画、纸扎、灯彩、冥
            术及与纸相关的文化类型,也标明了这些源远流长                           纸、纸马等。民间纸文明形态也是历代民俗生活的
            的古代文化传统,今天仍存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反映,是纸的文明功能和载体形式在生活中不断拓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                          展的产物。这两类文化身份不同的纸文明传统,满
            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明的进程,也影响了世界文明                           足维系了中国漫长农耕时代的生存信仰和文化的传
            的发展。“纸发明以后,它不仅在中国本土极为流                           递与发展。应该说中古时期以后的中国,在纸的文
            行,并且向世界各地传播。在东方,纸在 2 世纪时                         明形态中为世界作出了许多重要独特的文化贡献。
            传至朝鲜,3 世纪时传至日本。在南方,3 世纪时                         今天,许多古老的纸文明形态依然在我们生活中传
            传至越南,7 世纪前传至印度。在西方,3 世纪时                         承和遗存着,如书法、中国画、年画、剪纸、彩扎、
            传至中亚;8 世纪时传至西亚;10 世纪时传至非                         纸扎等(图 7),其中剪纸是最具民族普遍性和生
            洲;12 世纪时传到欧洲;16 世纪时传到美洲,并                        活使用最广泛的传统,也是历史文化积淀悠久、深
            在 19 世纪传入澳洲。”[1]                                 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剪纸千年经久不衰的传承,是
                造纸术的发明、发展和普及,积淀形成了独具                         人类文化遗产历史上一个奇迹。
            东方特色的中国古代纸的文明形态,这个形态同时
            作用于官方与民间,作用于文人精英,也作用于日                           二、对话与交融·用中国剪纸讲世界的故
            常生活与信仰活动。其中包含了两大基本的传统类                           事
            型:一类是以官方和文人精英为主体,以汉字和书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