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4
的设计,它有专门的格式,约定俗成的套路和过程,既用的词汇和语言。比如,学术版
的“我应该上哪吃”恐怕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 收集大量样本,
· 细化 research question,
· 确保 research question testable,
· 判断哪种 data collection 方法最合理,
· 然 后 在 response rate 足 够 的 前 提 下 , 通 过 相 关 性 和 回 归 性 分 析 之 类 的 定 量
(quantitative)或定性(qualitative)分析最后得出初步结论 (preliminary conclusion).
这 个 结 论 有 多 可 信 呢 ? 这 还 要 看 你 的 样 本 有 多 大 , 你 的 分 析 结 果 的 显 著 水 平
(significance),以及你所使用的问卷测量 (measurement)是有多么可靠(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显然, 没人会这么大动干戈的回答去哪吃饭的问题,因为“上哪吃饭”这个问题并不是严
格 意 义 上 的 学 术 问 题 , 这 说 明 了 不 是 所 有 问 题 都 是 research question, 都 需 要
academic research. 事实上问一个好的问题对social research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几
乎从根本上影响了一个研究到底有没有价值,如何操作等等方面,我们会专门讨论。
然而这里我是想说social research毫不神秘,我们都可以做,只是需要稍加训练。所以
相对于普通的”研究研究“,学术研究使用一整套尽量严谨的方法使答案尽量科学和接近
正确,如此而已。然而,质量很高的social research 又是非常难达到的。举例来说,我
之前的博士导师,会用2到3年的时间去设计、执行、分析一个研究问题,虽然同时有几
个项目在进行,但是因为周期都很长,平均下来一年能出一篇质量上等的期刊文章已经是
非常了不起了。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研究一下美国大学教授拿到教授终身制 (tenure)
的要求,很多学校要求老师在入职后七年的时间内至少发表7篇以上top journal article-
---这个目标对于很多教授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管理学这种
社会科学里,平均一年发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已经很让人羡慕了。(当然,如果只看重量而
不看重质,一年发几十篇也是有可能的)。
学系统的social research methodology 不仅仅是对搞学术的人有用,它实质上会改
变一个人的思维方法。举两个个人最简单的例子。我在第三年读博士的时候经受了一阵对
于中医的疑惑,起因就是当时逐渐学习了quasi-experiment的各种方法,想不清楚中医
没有数据如何能存在(然而现在明白中医本身并不属于science这个paradigm,这是另
一个话题,且先跳过)。另外看新闻看报纸会非常注意区分”views”和“facts”----比
如 “我们公司一向秉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这是个观点还是事实?你如何证明?如何说
服我?你可以说“我们周末从来不放假,人人刻苦加班”。Ok, 这是个fact了。再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