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5
看到科学研究的新闻,如“科学家发现晚睡晚起更有益人类健康”ok—以前呢可能就是
听一下就把这个结果奉为答案了,现在要继续看几眼---样本多大?试验了一百个人?一
千个人?一万个人?样本多样性如何(randomness) ?都是男生吗?都是女生吗?都是
老年人吗?都是健康人吗?都是长期熬夜的人吗?已知的相关其他因素都control了吗?
然后发现很多以前不关心的枯燥数字变得特别有意思起来。
简单来说,以前大概很容易听信,现在习惯性的开始质疑,甚至有时我觉得太容易“不
信”,看什么都觉得“别想轻易忽悠我”。 这在美国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一种思维习惯-
--critical thinking, 大学老师最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之一。事实上跟美国学生一起上课
或者做research, 你会注意到他们特别喜欢举反例,说“I may disagree you a little
bit on this..”我觉得这已经成为了美国人的第二直觉(第一直觉大概是”democracy!
Freedom!”)
这个专栏的目的是用最简单易懂,接近于朋友之间聊天的方式,把你引入社会科学类学术
研究的门。国内外严谨全面的各种研究方法论书籍已经不胜枚举,不需要再多我这么一份
贡献。然而,更多时候我发现国内硕士博士研究生或青年学者,更需要的是一份简单易读
的引路指南。如果可以,我希望用这些文章帮你找到桃花源的大门,让你知道研究方法并
不枯燥,社会科学研究无处不在无处不需,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是一份荣耀的
职业,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且力量绝不小于自然科学家
们。
既然不是教科书式的讲述,难免会招来误解,这里先来一点免责声明: 这些文章不能代
替教科书,教科书叙述看似繁琐但是往往严谨而全面,我这里呢只是想引个路,既不能也
无法做到系统而严谨的给你构建知识城堡。我打算兴之所至,信马由缰,想到哪个主题就
讲哪个主题,然而hopefully你会喜欢读,觉得有趣,看了之后有更多的理解和气血去看
那些教科书。那就算是我对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尽的一点点微薄之力,也算是你和我之间的
缘分。
那我们就开始吧。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拥有完整版权,所有原创文章最早发表于知乎专栏“刀熊说说”,欢迎转发分享,全文转载请注明出
处,引用及合作请留言,任何侵权行为将面临追责)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