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73

怎么才知道一个研究的测量是否具有较高的validity呢?







         首要的标准是看其研究测量(measurement)是否符合和适用于其要去检验的、提出的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research的总体目的应该是我们设计整个研究的统领和导向,
         偏离了目标的测量就是缺乏validity的测量。比如,上面几个例子皆是偏离了其本来研究

         问题才出现了问题。要去海淀,结果一路小跑去了顺义;想发射火箭去火星,小风一吹刮
         去了木星。







         这样说来,同样一个访谈问题问出来,对于一个研究可能是个极好的问题,对于另外一个
         研究可能就是个极差的问题——因为两个研究的目的如果不同,要去的地方不一样,那

         么所谓“好问题”的标准当然也就不一样——“彼之蜜糖,吾之毒药”。







         要看知道一个研究是不是缺乏validity,我们具体可以看它的以下几点:


               Face validity (表面效度):这个是最基本的一种validity,研究者问的问题从表面

               上来看跟他的研究目的是否相关呢?----想买萝卜的人到处问黄瓜的价格吗?想说喜
               欢你的人说出口的是“今晚的月亮真圆啊”—啊,效度太差LOL

               Content validity (内容效度): 一个标准定义是“The degree to which a measure
               covers the range of meanings included within a concept”---你要检验的概念

               被完整的涵盖了吗?比如哈,上面最后一个例子,想研究"蔬菜销量和经济健康指标

               关系"却只测量了菠菜销量的,这就没有涵盖“蔬菜”这个概念的全部,缺乏内容效
               度。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效标关联效度): "The degree to which a measure
               related to some external criterion”---比如,使用大学生的GRE分数来测量他们

               的学习能力,这是不是一种有效度的测量呢?GRE分数能够完美看出一个人的学习
               能力吗?再比如,要测量一个人对宗教的信仰程度,我使用这个人每周去参加宗教

               性服务的次数,这又是不是有效度的测量呢?
               Construct validity (结构效度): 访谈或者问卷的问题真的测的是你要研究的某个

               具体概念吗?还是其实测了另一个概念?社会科学中有很多概念是非常主观和接近
               的,比如,你问的某个问题是测了一个人的自信度(confidence), 还是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你对某两个人之间彼此态度的问题测出来的是他们的信任度(trust)
               还是友谊(friendship)?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