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心象-結廬在人境_2018_04_02
P. 10
無處不生活 無處不書法
得知童老師要出書法集,心中雀躍不已 ! 是該有本書冊了,興之所至,才能不時欣賞老師的作品,對我們這些後學之輩,這可
說是好消息。然而承蒙學友抬愛,請我幫忙寫序,心中有所惶恐,老師的書藝博大精深,氣象萬千,豈可是我這書學不精的弟子
所能言。但師恩難忘,就讓我與大家分享與老師習書點滴及所感 !
約民國 76 年在書法社團,與童老師結緣。之前習字總是正襟危坐,求其形似,戰戰兢兢,希望能習得古碑帖書家之面貌。在
童老師的指導下,漸漸地感知到,寫字就像呼吸一樣,是一件輕鬆的事。「書者,散也,欲先散懷抱,任意恣情,然後書之」,
身心舒坦才能自在的習字,而字裡行間就會有個人之獨特氣韻,即使不同人習同一字帖,面貌也不同,透過墨跡,書者的涵養、
性情、才學、情感…等表露無遺,因為那是生命的綻放。童老師告訴我們,「字帖 」才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多讀帖,除了臨寫
單字外,碑帖的行氣,甚至整體的布局,都是可供學習、欣賞的主體。所以在寫字時除了單字外,還要思考怎樣安排畫面,使整
件作品格局完整,具有美感,不論是篆、隸、楷、行、草皆然。
在童老師身旁習書多年,時常可看到他對書法的熱愛 : 出外遊玩看到自然美景,就想到在書法中該如何表現;欣賞古今藝術作
品,領略其中之美時,也會把它化為書法表現出來;與親朋好友談論哲理或暢談敘舊時,心有所感,也會即時創作揮毫。對童老
師來說,無處不生活,無處不書法。羅丹說:「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對童老師
來說,書法無所不在,天地萬物機杼,皆是書法之化身,所以常常可看到童老師創作出一幅幅面貌迥異,有血有肉,動人心弦的
作品。
李可染說:「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找出來。」童老師在書法中鑽研甚深 , 他融合古今先賢及生活哲理,詮釋出
屬於自己的書法之路,今有幸成為他的弟子或欣賞童老師作品的同好們,相信這本作品集,會為您注入一股活水,深入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