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心象-結廬在人境_2018_04_02
P. 6
其人其藝
欣聞童老師的學生即將要將老師的作品整理出版,囑我代為寫序,自己備感榮幸,十分樂意為這椿美事,憑添一點熱鬧的氣息。
這本作品集,將近一百多幅的作品,收錄期間從 1984 年至 2015 年,中間橫跨的時間長達三十餘年,可見師生之間的情誼深厚真切,此舉,
在功利快速的社會中實屬難得,一時傳為佳話。童老師自年輕時,即立下以書法為志業的鴻志,早期利用工作之餘,勤練各家字帖,從中吸取
書帖的精華,同時,也先後受教於曹緯初、陳其銓、王北岳、王靜芝、熊惠民、陳丁奇等先生,從諸位先生身上學習到文化人的典範,在經年
累月的精進下,其書藝功力自不在話下,不管楷、行、隸、篆各種字體,都能揮灑自如,並能在字裹行間,構築藝術的天地。此外,老師也不
斷為文化傳承奉獻心力,除了創作之外,也開班授課,認真教學,即使學生來自各個階層,從小學生到社會人士,他也都能秉持初心,因材施教,
致使學生都能從中獲益匪淺,感念老師的辛勤教導,這也是促成這本作品集可以成書的因緣。
收錄在這本作品集中的作品,大多選自中國歷代文學佳作,或是佛經偈語,也有生活格言,內容可謂多元豐富,然而,欣賞其書藝,亦不
能捨棄這些詩文哲語,它也代表老師傳情達意的一部分,如陶淵明、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蘇軾等,從古人的文學中,傳達他淡然處之,
悠然自在的人生觀,當然,透過這些字句,最重要的是,老師運筆的行雲流水,酣暢自在。常言道「書格如人格」,一個人寫字的點、畫、撇、捺,
都透露著一個人的性格,因此,童老師的字,就如同其人,有一種堅持與純粹,中年後,他謝絕大部分世俗應酬的干擾,潛心創作,認真生活,
其心,常在他的作品顯露無遺,如「清新靈沁」一作,飽滿的墨韻,佐以隸書寬扁的筆畫,恰好呈現一種樸實沈厚的心意,然而,在結構上,
又非橫排成一線,稍有高低左右錯落的姿態,且隸書在右下方的點捺出筆,一點點的飛揚,致使畫面又不會流於呆滯笨拙。換言之,老師在生
活中,即使簡淡卻也自有樂趣。
再者,老師書風並不拘於一格,其「形」變化多端,可從一筆一畫看他運筆美妙神奇,平易中有奇古,飄逸中有敦厚,如同「萬物靜觀皆
自得,落花水面皆文章」的境界,如作品集中的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此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的作品,也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傳達王
維恬靜淡遠的山中生活。童老師將此詩轉化成書法的作品,從筆畫線條、作品佈局與之對話,整個墨色濃淡疏密有致,筆韻神采迭宕,展現老
師對王維幽靜的山居,欣然所得。一開始起筆,「積」、「煙」、「蒸」、「餉」幾個字以濃墨重筆,恰好構成四三句,展現平緩的節奏;之後,
一轉平穩的筆風,繼之筆畫輕重、轉折,如飛瀑傾洩,流暢恣意,最後三字「更相疑」則又收回平穩,安適作結。
除了展現瀟灑流暢的書風之外,作品「健康快樂平安」,以淡墨篆書的形式表現,此作品是二○○八年除夕前日所寫,總結一年,在歲末
之際,祈願親友都能健康快樂平安,卸下所有拗詞麗句,只以最平實真誠的心意,祝福大家。結構上,疏朗清淡,左右相疊,大小不一,使得
情意快然。另外,也有以蠅頭小楷恭敬晨錄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共有二百六十個字,收伏於 30 公分見方之間, 在方寸天地必須靜
心沈寂,才能一氣呵成,而在此作品中,仍保有一些表現的彈性,童老師並不刻意大小如一,整齊排列,反而放鬆手腕書寫,打破經文的戒律
規矩,釋放一種禪學的自在。從這些舉例的作品,足見老師表現不限一隅,作品大開大闔,平實真摯。
綜觀童老師的書法作品集,其中顯現老師其人其藝的風采;每幅作品中都出自學生的典藏彙編成冊,其中,不僅是作品的精萃而已,更是
交織著一分動人的師生情誼,作為作品集之外的局外人,我有幸可以對此佳話記上一段,也算是共襄盛舉,祝賀童老師的作品集付梓一切圓滿
順利 !
東海大學中文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