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心象-結廬在人境_2018_04_02
P. 7
從知行合一到淵默如雷
近三十年來除了短期的親炙,更多的經驗是在電話中聆聽老師:線條的節奏與律動彷彿就在耳畔,點畫的結構通篇的行氣
章法宛如眼前,平面藝術的視覺張力、立體藝術的造型思維,幾乎歷歷在目,「學習,除了技巧更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創作,
要能融會貫通順其自然!」最後老師總不忘是以此叮嚀。
除了出古入今引西潤中的言教,多元而豐富的境教更是涵養書藝的要素。如同識人貴在知心,欣賞書法作品最要緊的是識
讀本質核心問題。所以老師往往從傳統書論談起佐以西方美學原理來審視作品的布局,以生活的歷練立體造型的物象來喻說
線條的質感與墨韻,藉由欣賞音樂來強化作品的節奏與旋律,對一個學書者而言,能夠沉浸在如沐春風的言教,坐擁庋藏如
藝術館的境教是何等幸福,而「慈暉藝苑」的學員恰恰如是!
好的作品總能引起共鳴,觀賞者透過作品與作者對話,在心照不宣的感應中交流。為了明白個中道理,老師往往藉由「示
範」來現身說法。課堂上,在理論的闡述之後,老師會研墨搦管即席「示範」完整作品的創作要領,如是金針渡人未曾稍懈。
〈心象—結廬在人境〉老師的第一本專集,是慈暉藝苑學員自發性將典藏的老師作品輯錄而成,涵蓋自 1984 起至今三十
多年來,老師在課堂上的信手之作。篆隸行草楷書五體兼備,內容豐富形式多元,既是教材更是佳作。每件作品除了突出特
定的創作概念外,皆能形神兼備純任自然。隨著時間的遞延,我們一路跟隨著老師名士派的「放鬆」,有時放慢腳步欣賞路
邊的野花與小草,有時以高鐵般疾刷而過享受高飛的快感,我們輕哼小調也聆賞交響樂,隨著老師的行旅神遊,逐漸的我們
在老師的「心象」中也看見自己。
除了平日讀帖臨池護持基本功,老師喜歡收藏「以藏養藝」,喜愛園藝「以藝養藝」更善於將旅遊的所見所聞涵化於創作。
經由「師古」、「師心」、「師自然」的「格物致知」所得,應用於實際創作,可謂是王陽明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具體作為,
老師也因而自號「陽明」。三十多年來老師縱浪大化中默默硯耕,雖寄跡書壇猶能和而不同,優雅地濡染翰墨薪傳書藝而不輟。
老師獨樹一幟的書風飄逸如仙,有時「陳墨」似金,有時淵默如雷,往往散發出十足的「感染力」,
默默地登向高峰。如果說「知行合一」是一種創作自覺,那麼「淵默如雷」的「默登」無疑是一種高度自我期許。
謹向我所讀見的〈心象—結廬在人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