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27

「仁」是一種道德修養境界,向內體現在個人身上,向外體現在人與人的關係
               上。



                           有「仁者」就有「不仁者」,此處舉「不仁者」說事,採用否定式語

               句,是因爲否定句式更顯語氣強度,更易引發人關注。「久處」與「長處」都

               是「長久處於」之意。「約」與「樂」相反表達所處的狀況,「約」是生活困
               頓,「樂」是享受生活。「仁者」能夠長期適應這兩種狀況,「不仁者」不能

               長期適應這兩種狀況。人長期生活在一種狀態中,多會產生厭倦心理,再好的

               生活狀態也不認為是享受,總想著變為更好的一種狀況,這就叫「慾望」。

               「不仁者」總有慾望,不能「長處樂」。「仁者」把慾望減損至最低,既能

               「長處樂」,又能「長處約」。




                          大丈夫能屈能伸,在各種境遇之中表現如一,不為外物所動,就是

               「仁」的作用。「仁」的境界,就是「一切如一」的現實存在。「仁者」並非

               樂於享受困頓生活,而是認知困頓生活與好的生活,都是自然存在的現象,人
               多從自己的慾望,情感出發,以自己的「好惡」貼標籤,並以之為真,作繭自

               縛。「仁」的人能看透,順其自然地接受一切境遇,「既來之,則安之」,心

               安於現狀就是「處仁」 。「仁者安仁」達到「仁」的境界的人安於「仁的境

               界」。安於仁的境界即「久處約,久處樂」,接受一切境遇。「知者利仁」有

               真知的人(或曰得道之人)做有利於「仁」的行為,不斷培植對於「仁」的認
               知。








               《論語愛》(112)每天五分鐘 2019/9/20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 簞盛飯竹器)食(食即飯),一瓢

               (葫蘆瓜做的舀水器)飲,在陋巷(狹小的住室),人不堪(勝任)其憂,回
               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6.9)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