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89

(1)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媵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13.11)

               (2)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13.29)






               《論語愛》(76)每天五分鐘 2019/8/14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
               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

               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11.23)



                         漢代劉向《說苑.臣術》:「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則榮,犯六邪

               則辱。」「六正」是「聖」、「良」、「忠」、「智」、 「貞」、「直」;

               「六邪」是「具」、「諛」、「姦」、「讒」、「賊」和「亡國之臣」。




                 「六正」由聖而下,雖正而各有不同,如「良臣」之與「忠臣」;魏徵對唐

               太宗說:「願陛下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太宗問:「忠良有異乎?」

               魏徵答說:「良臣使身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

               夷,君陷大惡,家國並喪,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矣!」博得「忠臣」


               虛名,卻使「家國並喪」,徒然令人扼腕!



                 「六邪」由「具臣」起,積邪日重。「具臣」是「充數之臣」,既是充數,

               似應無關大局,何以會是「姦」、「賊」之始?因其人既無才又無德,多貌似


               忠厚又自以為是,成事不足而敗事有餘,積年累月,遂成邪惡。孔子曾責備子

               路、冉求不能真心國事,無異「具臣」。從實際情況來看當時,孔子不也藉此

               機會另類推銷子路、冉求。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