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論語愛
P. 217

孔子三惡~顏色(眼)、聲音(耳)、言語(口)
                 (1)厭惡那赤中帶黑、豔麗不正的紫色,奪去了赤這種正色的光彩和地位~

               非禮勿視

               (2)厭惡那流行鄭國、淫靡邪曲的音樂,擾亂了先王雅正的樂曲~非禮勿聽

               (3)厭惡那口才銳利、顛倒是非、混淆正邪,而把國家傾覆的人~非禮勿言






                  孔子說明正道易被邪僻侵佔,勸人慎防之,因為似是而非,最易迷惑人,使

               人失去正覺,孔子深為憎惡。趙岐曾注說:「似真而非真者,孔子之所惡

               也。」   孟子盡心篇下引孔子說:「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
               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愿,恐

               其亂德也。」






               《論語愛》(200)每天五分鐘 2019/12/17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音務,憎恨)乎?」子曰:「有惡。惡稱(宣
               揚)人之惡(音愕、或餓)者,惡居下流而訕(毀謗)

               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不通事理)者。」曰:「賜

               (子貢的名)也(助略頓之詞),亦有惡乎?」「惡徼( 抄人之意為己有)以

               為知者,惡不遜(謙讓)以為勇者,惡訐(攻發人的陰私)以為直者。」

               (17.24)




                       七惡者

               孔子四惡~孔子所惡的是真小人

                (1)惡稱人之惡者~憎惡背後傳揚別人壞話的人

               (2)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憎惡身居下位而毀謗上級的人
               (3)惡勇而無禮者~憎惡專憑勇力而不顧禮法的人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