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1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51
闽粤区域经济发展构想( 1993) 615
积极性,一方面利用乡镇企业劳动力便宜、机制灵活、应变力强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
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大中型企业基础较好、技术力量雄厚、销售渠道和国际市场的信息比较
灵通、具有规模经营的综合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出口。 今
后,乡镇企业的发展除了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外,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1 ) 乡镇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目前,乡镇企业的产品出口基本上都由外贸部门包办,这就导致
了大多数乡镇企业对本厂产品的外销价格、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同类产品的工艺状况、生
产数量以及本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等重要的国际市场信息了解甚少,从而也就无法采取
相应对策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因此,如何用适当形式将乡镇企业与外贸公司的优势结合起
来,达到沟通信息、共同经营、共担风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 加快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 乡镇企业近些年来总体上还是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 但要
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从长远看,单靠廉价劳动力和陈旧设备是行不通的。
因此,有必要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改造一批生产出口产品的乡镇企业,增强乡镇企业的发展
后劲。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利用出口产品的更新换代来带动乡镇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的更新。
(3 ) 加强乡镇企业与城市大中型企业之间以及乡镇企业与乡镇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
目前许多乡镇企业还处于“小而全”状态,规模的不经济部分抵消了产品生产中劳动力价廉的
优势。 其解决的途径,一是乡镇企业和城市大企业进行分工协作,组成企业集团,即由一个城市大
企业带动许多乡镇企业和城市小企业。 大企业负责组织管理订货、进料、设计、运输及销售、出口,
乡镇企业专为大企业生产半成品、零部件或某道工序。 乡镇企业成为大企业不用投资的生产车间,
同时,乡镇企业可以节省投资和精力,又能减少风险,两者共同享受专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好处。
二是乡镇企业之间形成串联式结构,联合组成一个成龙配套的生产流水线,一个乡镇企业负责某一
生产工序或生产某一类产品,由商业企业或外贸企业负责生产过程终结后的产品的销售、出口。
(
四)调整产业结构, 坚持因地制宜
受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追求近期利益的影响,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显露出十分明显的趋同性,
从而诱发了各地之间为争夺同一种资源而相互碰撞,经济效益极其低下。 闽粤经济虽然经过了80
年代的快速发展,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重点产业。 为此,在实施战略的过程
中,应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建立起能够发挥本区域
资源经济优势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等途径,加
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搞好拳头产品生产,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有选择地发
展新兴高技术产业。 从闽粤各方面的条件出发,今后产业的发展方向应是建立以电子、家用电器、
化工、轻工业、食品工业、创汇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群体。
(
五)增加智力投资,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有人把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这是很有道理的。 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是
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在一定的条件下,劳动力对生产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
验来看,近代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主要是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的水平,对生
产力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苏联有关部门对不同文化教育水平的劳动者,所能提高的劳
动效能曾作过这样的估算: 小学毕业的,可提高劳动效能43% ,中学程度的,可提高108% ,大学程
度的,可提高300% ,接受普通中学教育每增加一年,掌握新工种的技能可提高50% 。 其他国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