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7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47
闽粤区域经济发展构想( 1993) 611
作用,国内一些省市的产品、劳务,不少是通过闽粤的对外经济关系打入国际市场的,而国际上的一
些资金、技术、产品、人才,也很多是通过闽粤的对外经产关系吸收、输送到国内市场上来的。 闽粤
经济的迅速发展,既要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也要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 这就决定
了闽粤经济是一种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经济。
(
三)战略模式的具体展开
虽然从总体上来讲,闽粤区域的发展战略模式是外向型经济导向的全方位开放的经济发展战
略,但由于区域内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类型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又可
以具体分为三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第一种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主要是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
济特区以及广州、福州、湛江开放城市的选择。 这类地区,主要战略任务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国
际和国内资源,开发国际市场,也兼顾国内市场。
第二种是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主要是指除了第一种模式的地
区以外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以及广东、福建的沿海地区所选择的战略。 这类地区
的战略任务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重视内向型经济发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重,并逐步
扩展国际市场,发挥对外经济贸易的作用。
第三种是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辅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主要是指广东、福建的经
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应选择的模式。 山区经济的基础较差,有的地方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状态,应以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带动其经济发展,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
经济。
综上所述,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下,闽粤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类型不同的各个地
区、县,也要从自己的区情、县情出发,选择不同的战略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作
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闽粤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广东、福建两省的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在竞争中开拓国际市场,对外贸易出现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在开放中推动了旅游、商业、交通和电信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对外开放环境的
改善,经济特区等多层次开放地带的形成,使开放的内外辐射能力不断加强;经济进入历史上高速
和显著增长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以上这些都为实现闽粤经济发展战略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实现这个发展战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
务,其中还会遇到许多约束因素及困难。
(
一)闽粤的农业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闽粤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吃饭问题,
而且直接影响到轻工、外贸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 如1976年福建省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减少
1.58% ,同年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即下降了2% ;1981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75% ,
同年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则增长了13.3% 。 可见,解决好农业问题,对实行外向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