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3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43

闽粤区域经济发展构想( 1993)  607



                的作用。 同时,他们中间从事科学技术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华侨和外籍华人中的实业界、知识界
                人士都很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方针政策得到了全中国人民,包括归
                侨、侨眷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的衷心拥护。 落实侨务政策深得侨心,华侨华人对国内的疑虑和误解逐
                步消除,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开始调动起来。 随着祖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近年来华侨华人回国探
                亲、讲学、洽谈商务的人数越来越多。 侨汇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这都为闽粤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优越的条件。
                    (3 ) 农业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两省所处纬度较低,位于亚洲大陆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季风

                气候特征显著,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热带、亚热带农作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以蔗糖、橡
                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等生产尤为突出。 其特点之一是粮食、经济作物和热带特种作物的生产并
                重。 粮食以水稻为主,是全国首要的水稻多熟地区。 甘蔗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在全
                国均居首位,产区集中在粤中珠江三角洲,粤东韩江流域,粤西以及福建沿海木兰溪、晋江、九龙江
                下游一带。 桑蚕以珠江三角洲最集中,在清朝乾隆年间,在珠江三角洲曾“弃田筑塘,废稻树桑”,不
                少地方相继变成了桑基鱼塘专业性的生产区。 广东、福建还是中国热带、亚热带水果主要产区,一

                年四季佳果盈市。 此外,比较丰富的林业、水产资源能为发展糖、纸、食品、香料等加工工业提供比
                较充足的原料。 长期以来,轻工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以及手工业在广东、福建两省国民
                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有许多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早就远销海外。
                    (4 ) 以轻纺、食品和电子电器等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广东、福建两省的产值结构中,轻工
                业所占比重较大,轻重工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轻工业主要有纺织、食品、造纸、陶瓷等。 家用
                机械,尤其是家用电器生产,在全国也占据重要地位,产品主要有电冰箱、电视机、收音机、洗衣机等
                几十个品种。 产地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厦门、福州等地。 重工业在闽粤经济区

                相对比较薄弱,以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等发展较快,能源、原材料工业相对比较落后。
                    (5 ) 区域内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先看广东的情况,广东是中
                国甘蔗、桑蚕、淡水渔业、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以及热带特种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农业的优势
                地位突出。 轻纺、食品、电子工业等在全国也占据一定地位。 同时由于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
                条件,外贸发达。 以广州为中心,数以百计的中、小城镇星罗棋布,其中,广州是华南最大城市,是广

                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在外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华南经济中心。 其社会总产值、国民
                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进出口总值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都居第4位,工业产值居第5位;广州还是中
                国旅游业发达的城市,是到中国大陆旅游客人的主要入口岸之一,有飞机、火车、气垫船直达香港。
                    广东境内现有三个经济特区: ① 深圳特区。 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以东,是一个紧邻香港,倚山傍
                海的地区。 经几年建设,经济已具有一定规模,拥有电子、石化、机械、轻工、纺织、工艺服装、建材、
                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多种工业,第三产业比较发达。 ② 珠海特区。 地处珠海市东南面与澳门接
                壤的沿海地区,其经济发展以工业为重点,兼营商业、旅游、住宅,适当发展高档的花、果、菜和畜牧

                业,将逐步建成综合性的经济特区。 ③ 汕头特区依托汕头市,包括龙湖加工区、港口区、农业区和
                旅游区等部分,以农业最具特色,并发展高级和多层次的加工工业。
                    由于广东省南北跨纬度大,陆地东西狭长,境内地形复杂,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表
                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全省的人口密度大致从沿海向内地递减。 在同纬度之中,东部的人口密度又高于西部。
                    ② 城镇分布的临海性和沿河性。 沿海地带的城镇密度远大于内地。 如: 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密

                度比韶关地区高,潮汕平原的城镇密度比兴梅山区高,粤西沿海的城镇密度比肇庆地区高。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