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9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39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构想( 1993) 603
全方位引进人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把有计划地从国内外引进急需人才放到应有的重要
地位。 要适当地从外省市引进本地区急需而一时又难以满足的中高级人才。 对地处郊区的重点工
程、重点项目,更应放宽政策,吸引确有专长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去那里工作。
建立外向型人才培养基地。 除了办好已有的各类大专院校以外,同时,还可制定外资办学条
例,吸引外国友好人士,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来华合办学校,建立若干与国外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
究生和人才的开放型教学科研基地,拓宽国际交流的渠道,建立对外交流、合作的骨干学校,在上
海、南京、杭州等地建立教育人才总体改革的实验基地。
(
六)浦东开发战略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放浦东、开发浦东的重大决策,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大事。
(1 ) 开发浦东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于黄浦江的天然屏障,有史以来,城市活
动区域集中在黄浦江以西,大大限制了上海功能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 世界许多大城市的发展,如
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布达佩斯等,都是沿河两岸发展,成为跨河型的国际性都市。 作为上海城
市重要组成部分的浦东地区,特别是规划开发的浦东新区,大部分处于距市中心15公里半径范围
以内,有较好的建港、水运条件,基础设施也有一定基础,大规模开发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浦
东逐步开发,将使上海进入跨河型城市行列,黄浦江成为上海的内河,浦东与浦西珠联璧合,上海将
建设成21世纪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
(2 ) 开发浦东是进一步树立对外开放形象,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上海是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并处于长江产业密集带与沿海东部开放带的交汇处。 开发浦东,不仅可
以振兴上海经济,而且可以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也是进一步
树立上海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形象,加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3 ) 全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正逐步向长江流域推进。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在区
域上的重点,将从广东、福建逐步向国有经济比重大、大中型企业多、生产力水平高的长江流域推
进。 全国“八五”计划把开发浦东列为国家重点,以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
的开放,使长江流域发展成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特别是吸收外资的重点地区,以突出中国改革、
开放的新态势。
(4 ) 浦东新区特点。 作为一项跨世纪的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内外专家
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正式制定了浦东新区开发的规划设想和优惠政策。 同国内现有的一些开发区
相比,浦东新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开发规模大。 规划开发的浦东新区,其范围是指黄浦江以东,川扬河以北,紧靠市区的一
块三角地区,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目前,国内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多只有1 —2平方公里,截至
1989年底,全国14个开发区完成开发面积为28.56平方公里,规划开发的浦东新区,比全国14个
开发区累计完成的开发总面积大11倍。
二是发展要求高。 按照“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借鉴国内外城市新
区开发的成功经验,设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浦东开发区建设成为具有合理的发展布局、先进的
综合交通网络、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便捷的通信信息系统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世界一
流水平的现代化新区。
三是建设任务重。 根据规划设想,以市中心区的浦东部分28平方公里为中心,来取中心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