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0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40
604 苏东水文集
开敞式的布局,规划形成外高桥———高桥、庆宁寺———金桥、陆家嘴———花木、周家渡———六里、北
蔡———张江等5个各有侧重,相对独立的综合分区。 区内要建设由地铁、高架和地面干道组成的,
人车分流、快慢分流、客货分流的立体化交通网络;要建设拥有约40个万吨级泊位的现代化新港
区,要建设军民两用机场和上海第二国际航空港,要建设现代化的邮电通信、供排水、电力、煤气等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10万吨等级的船台,最终形成年产上百万吨能力的造船、修船基地;要建设5 —
10平方公里的发展出口加工和转口贸易的保税区,要建设上千个平方米的现代化住宅区和配套的
商业网点及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四是资金投入多。 按照国内现有开发区建设费用计算,加上开发区内原有1900多家工业企
业的改造和大批新企业的发展,开发浦东需要有巨额的资金投入。 初步测算,仅20世纪90年代就
需要投入资金数百亿元,相当于深圳自开发以来累计资金投入的数倍。
要开发建设规模巨大、现代化要求高的浦东新区,在具体实施中,大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八五”期间为开发起步阶段。 主要是编制规划,整治环境,积极为吸引外资创造条件,
并逐步建成总面积5 —10平方公里的保税区。
第二步,“九五”期间为重点开发阶段。 在这五年里,要使外高桥地区综合开发见成效,并继续
建设区内骨干道路和市政公用设施,初步形成基础设施配套的浦东新区的大格局,为以后发展打下
基础。
第三步,2000年后的二三十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为全面建设阶段,使浦东成为21世纪上海现
代化的象征,成为适应国际性城市及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区。
20世纪90年代是开发浦东的关键时期,肩负着打基础,作准备,重点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保
税区,有计划地疏散浦西地区一部分工厂和人口。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开发,逐步形成浦东新区的
大框架;基本建成能适应大规模开发和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的、配套的基础设施,基本形成同市中
心区浦东部分呈敞开式布局结构的五个综合分区,其中以金融、贸易、商业、对外服务、房地产和信
息、咨询等现代化服务产业为主体的陆家嘴—花木综合分区;基本建成同外滩隔江相望的现代化新
区,随着外高桥大型现代化港区和出口加工区、外商投资区的逐步建立,外高桥地区将基本建成为
投资环境优越、外商投资活跃,初具规模的出口工业基地和上海及长江流域与海内外紧密联系的桥
梁,浦东新区的国民经济有了飞跃发展,衡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国民生产总值,10年内将增长数
倍,成为上海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重要支柱。
(5 ) 浦东开发的战略设想。 浦东开发是个跨世纪的工程,也是我国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一
个重点改革、开放、开发区,开发浦东必须认真吸取其他开发区和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克
服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跨出更大的步伐。 开发浦东必须按照“特区特办、特区先办”的原则,在
体制上和政策上有超前改革的意识和系统改革的设想,为我国今后的改革,开放提供有效的经验。
为此提出以下几条思路。
① 改革所有制形式,大力推行股份制经济,实现政企分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扩大企
业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
② 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 对企业实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适当降低税赋和提
高折旧率。 增加企业经营自主权,改善宏观管理,使企业获得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
③ 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大力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聘用制,打破铁饭碗、大锅饭。 允许人才合
理流动,允许双向选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④ 改革金融体制,健全强劲有力的金融体系。 有步骤地开放外资银行,鼓励中资金融机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