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7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37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构想( 1993)  601




                洲地区实行统一的国民生产总值考核指标和财政体制,以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二是协力
                改善长江流域的交通条件;三是提高长江三角洲港口与欧亚大陆桥之间的转运能力,使长江三角洲
                的外向型经济与西部开放构成环流。
                    (3 ) 长江三角洲与全国的经济联合。 长江三角洲地区要积极发展同中部、西部以及三线地区
                的经济联合。 三线地区在许多方面拥有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长江三角洲引进的先进技术,只有同
                三线地区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吸收、消化、创新和转移。 长江三角洲地区要利用自己的优势,从资
                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等方面帮助其他地区开发各种资源,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帮助开发知识

                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对外开放方面,加强同其他地区的联合,发挥“内联外挤”的综合优势,扩
                大出口创汇;发挥“外引内移”的综合优势,加快科技进步,并以最快的速度向中、西部地区传递国内
                经济技术信息。
                    (4 )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国际经济的联合。
                    (
                   三)“ 技术基地” 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 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当发
                展成为我国新技术新产业的基地。 按照高起点、高效益、系列化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发展和开创国内先进技术,建立各种形式的科研、教育、生产联合
                体,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 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微电子、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新材料、海洋
                工程、机器人、航天等新兴产业,并把先进科技应用于各个领域。 先进的科学技术同哪里结合得最
                好,哪里就必然出现经济的新高涨,引起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产生科技和经济互相助长的良性循环。
                另外,要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把引进和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要大力培训人才,形成

                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丰富的智力资源。
                    (
                   四)“ 以点带面” 战略

                    现代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整个经济的重心在城市,城市化既是工业化过程的重
                要特征,又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然结果。 工业化之所以伴随城市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化使得众多
                的工业部门集聚在一个相对窄小的空间,信息传递快,交通运输方便,因而能产生一种“集聚效应”,

                节约了整个经济的交易费用,大大减少了经济总体运动的成本。
                    现代化商品经济,特别是国际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商品生产上有更大规模的分工和合作,
                在流通上有更大范围的周转和交换,在消费上有更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从而获得最好的经济效
                益。 所以,现代商品经济的活动领域,不能限于一个城市,因为即使是特大城市也是不能容纳得了
                的。 它需要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网络,这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经济、贸易、科技比较发达,要使以城市为中

                心的经济网络得以形成。 必须做到,第一,实现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
                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第二,充分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促进多层次经济网络的形
                成和发展,包括城市之间特别是大中城市之间有机结合的城市群体,城市同农村有机结合的城乡
                体系。
                    上海不仅是长江三角洲的最大经济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上海必须紧密联结其他
                城市和广大农村,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 上海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最大的工商城市和港口城

                市,还有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 长期以来,上海正是凭借自己经济上、科技上、地理上的种种优势,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