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5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75
泉州发展方略( 1999) 639
(
四)外向开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1 ) 开放、开发与外向相结合。 泉州市的经济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首先要开放,即向国内
外市场开放,实现内外两个循环。 其次要开发,即要开发尚未很好利用的自然资源,开发人才资源,
开发信息资源,推动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实现生产要素最佳组合,把潜在优势
转换为现实的优势。
开放、开发与外向相结合就是要以外向型产业为导向,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吸引台资、侨资、外
资来泉州搞开发,优先发展能够利用本地区资源“大出”或“小进大出”的产业、行业和项目。
(2 ) 调整结构与发展速度相结合。 泉州市目前还是封闭内向型的经济体系,最终要建立外向
型经济体系。 从目前到最终目标之间有一个结构转换的过程,这个结构转换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
不断合理化、优化,不断外向化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才能使经济发展更顺利、更
有效益。 考虑到泉州市经济发展现状到2000年要保持一个适当的发展速度。
(3 ) 两次转型,结合实现,逐步到位。 泉州市在未来的10多年以至更长时间内要抓住时机,实
现两次转型,使经济由内向外的转换与产业结构优化结合起来,逐步稳定、协调地进行转换,最后使
泉州的经济成为优化的、高层次结构的外向型经济。
二、泉州经济建设战略构想
一)泉州经济建设的布局
(
根据泉州市各县(区、市)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势,全市可划分为3个经济实力不等的经
济层次。
(1 ) 以鲤城为中心,晋南(含石狮)、惠东(含肖厝)为两翼的沿海一条线为第一经济层次。 这一
层次包括晋江、石狮、惠安全部,南安、鲤城区(除罗、马、河)部分。 这一层次经济实力最强,交通方
便,具有向第二、第三经济层次辐射经济能量的功能。 这一经济层内的生产分布为: 鲤城以搞综合
性的能耗小的加工工业为主,重点抓东海、沉洲、王宫“三资企业小区”;晋江、石狮以发展纺织、服
装、电子、日用品工业为主,重点抓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和青阳、安海、龙湖、晋南的工业的建设;惠安
应以肖厝为依托,重点发展石化后继加工工业和建材、石雕等行业,并建设农副产品基地,为肖厝工
业区服务。
(2 ) 以南安的绝大部分,鲤城的罗、马、河,安溪的小部分为一线的中间经济层。 这一经济层紧
靠沿海经济层,可以大量吸引其辐射而来的能量,作为经济梯度发展中的二传手。 这一经济层内的
生产分布为: 南安规划在福厦、泉永公路两侧和县城周围建设工业区,主要发展食品、皮革、塑料、
五金、纺织等行业,还要发展一些特色经济作物;罗马河形成山区技术经济开发区,建立种、养、加一
体化的现代大农业,安溪的小部分可重点搞茶叶等农产品加工行业。
(3 ) 安溪(大部)、永春、德化为山区经济层,即第三经济层。 这一经济层内的生产分布为: 安溪
除了主要抓乌龙茶生产及后加工外,还可发展藤器等日用品和其他一些行业;永春除主要抓芦柑等
特色水果生产以及后加工外,还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德化应以瓷器工业和木材加工为主,国营、乡
镇企业一起上,形成企业集团。
(4 ) 泉州市经济发展的梯度推进。 由于上述3个经济层次的经济实力不同,目前同等量的生
产要素投放在第一经济层收益高,所以在今后一二十年的经济发展上要有所侧重,逐步由沿海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