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9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79
泉州发展方略( 1999) 643
必须指出,在研究第一、二、三轮外向型经济增长点时,仅仅是依次转换地注意发展重点而已,
并不是说某一轮为外向经济增长点时,其他的都不能搞外向经济。 目前泉州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
搞“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
四)旅游交通
(
(1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泉州市的基础设施需要有大的发展。 重点放在供水、供电、公路、下
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另外,还要争取铁道部或国外支持,尽快建成漳泉铁路,早日
建设福泉厦高速公路,重点建设全市汽车分流路线,发展海运业,充分发挥泉州湾的作用。 建议重
点建设后渚、石湖、秀涂、祥芝港口,开展小港集群式海运业,提高后渚港配套作业能力;尽快开辟泉
州至上海、香港、广州客货轮航线;改造青阳机场,争取与国内主要城市通航;在目前条件下,建立厦
门机场至泉州直升飞机站。 逐步做到交通便利、通信快捷、城市整洁、出入方便。
(2 ) 发展旅游业。 泉州市应充分利用人文景观优势,加快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复和重点
风景区的建设,争取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如清源山自然风光游览区、开元寺文物博览区、鲤
城综合性游览区、城东游览区、洛阳江游览区、崇武海湾游览区、仙公山仰恩游览区、九仙山游览区、
清水岩等宗教游览区、围头金门海湾游览区、海上丝绸之路游览区及仙石中云州与衙口海滨浴场
等。 还可建设泉州民俗馆、伊斯兰史迹馆等。 这些游览区、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建设时应与旅游品工
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争取海外投资建设同步。 未来泉州应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使旅游
业成为泉州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3 ) 开辟国际性文化旅游业。
① 开辟一个巨型的“泉州历史文化名城天然博物馆”。 其规模,东起“三湾十二港”(泉州湾的
后渚、蚶江、洛阳、秀涂、祥芝5港;深沪湾的深沪、永宁、梅林3港;围头湾的围头、东石、安海、石井4
港),西至九日山、云台山,北依洛阳桥,南凭紫帽山、华表山,以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为中轴线,并作为
参观“天然博物馆”的天然路线,构成一个天然的整体。
② 成龙配套建设好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使它成为出色的“博物馆”的“天然参观线路”。
③ 建设洛阳新城、“洛阳民俗学博物馆”。 从长远看,应该在洛阳江沿两岸200米区域内,建设
专供旅游、避暑、疗养三结合的别墅宾馆。
(
五)科技文教
1.发展科学技术
(1 ) 以面向经济建设为目标,改革科技工作,促进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科技为农业、支柱
行业或“拳头”产品提供先进技术;提高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加速科研成果转让;有条件
的要组成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2 )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创造新产品、新技
术、新设备、新工艺,增加出口创汇能力。
(3 ) 重视微电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及环境综合治理等新兴技术的研究。
(4 ) 建立科技情报信息中心和做好科技咨询服务工作。
(5 ) 广泛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
2.教育与人才培养
培养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能适应国际经济技术活动要求的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