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7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77
泉州发展方略( 1999) 641
建立杨梅基地;以永春为主建立柑橘基地。 ③ 发展茶叶生产基地。 以安溪、永春为主建立茶叶基
地。 为了能够使农产品和加工后的产品出口,需改进种植技术,改良品种,采用先进的保鲜、加工等
一系列技术。 为此,鼓励通过各种方式引进这些技术。 创汇农业应作为泉州经济的一大支柱。
2.发展工业
泉州工业发展的选择依据是: 第一,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第二,根据现有工业行业发展前景;
第三,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弹性;第四,能源资源的情况;第五,考虑对地区财政收入的贡献。 为此:
(1 ) 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 首先应进一步发展食品、服装、鞋帽、建材与陶瓷工艺工业等
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引进先进技术,使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增
加品种规格。 这方面尤其要发挥乡镇企业的作用。 乡镇企业在未来一二十年中的发展,要保持特色,
走联合经营,规模经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促其更快地向外向型转轨变型。
(2 ) 发展能耗少的加工工业。 其中包括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如电子、光导纤维、仪
表等。 这些行业产业关联性强,能够带动其他行业一起发展,是经济发展中的起飞产业,也是产业
结构高层次的主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要制定一些地方性的差别增
长、扶优限劣的扶持政策。 未来泉州市的产业结构应为“轻型的高技术型”结构,即以电子、光导纤
维、精密仪器等新兴工业为主导的轻型技术产业结构。
(3 ) 适当发展石化工业。 考虑到肖厝的福建炼油厂为燃料炼油厂,难以上马较多的石油化工
后继性石化工业。 泉州市应重视肖厝港开发对泉州经济发展的作用,尽量争取省里安排一些石化
下游工业,促进泉州经济发展。
(4 ) “三资企业小区”开发。 应集中力量抓好崇武、泉州湾和罗马河3个开发区。 崇武主要发
展对台贸易,泉州湾应引进台、侨、外资,搞各种加工工业,发展“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罗马河则
应以“仰恩工程”为基础,建成一个生产、科研和教育一体化的基地。
总的趋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着重发展石化、服装、建材、旅游、食品、房产行业。
3.发展能源
能源应该先行,近期应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 ) 加快本区煤炭资源勘探,努力寻找新的矿点+建设新井。 继续实行国营与乡办并举的方
针,稳定和巩固国有煤矿,加快建设含春、新春、山茶、东阳等后备矿区。
(2 ) 从技术改造、经济改革、劳动组织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天湖山煤矿资源回收率,延长
现有矿井寿命,抓好县办煤矿的建设,指导发展乡村小煤矿生产。
(3 ) 继续发展薪炭林和沼气等农村能源,以缓解农村民用能源不足问题。
(4 ) 发展电力要“水电、火电并举”。 就目前来说,一是抓好安溪、永春、德化小水屯的联网,并
与省网连接,解决山区小水电调节能力差的问题;二是在建的龙门滩引水发电一期工程,要抓紧施
工,按期完成;三是在边远山区,继续鼓励群众集资开发小水电;四是配合省电厂建设,加快泉州至
肖厝、井山至院前、山美至安溪等三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 有条件要鼓励集资搞地方自备电厂,解
决电力不足问题。
4.发展对外贸易
发展外向型经济,外贸是基础,要先行。 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
争泉州对外贸易在1987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按17%的速度增长。 到1990年翻一番,出口值达到
10亿元;到1995年翻两番,达到20亿元;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到2000年达到40多亿元。 要实现
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求1987 —1990年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1990 —2009年每年以15%的速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