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4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84

648    苏东水文集


                发挥“五缘”特殊优势创建台商贸易加工区(                                                     1999     ) ①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泉州与台湾地域相近、语言相同、血脉相承、民俗相似。 从古到今,两地人民的往来一直十分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海峡成为难以逾越的人为藩篱,隔开了两岸人员的正常
                往来。 然而,“血毕竟浓于水”,“三通”呼声日高。9年来,回乡探亲、洽谈贸易的台胞络绎不绝,两地沿
                海小额贸易、民间贸易始终未断;台商通过香港或以“侨胞”身份到泉州投资者日增。 在这样一个大趋
                势下,不失时机地在泉州建立一个具有类似特区政策的台商贸易加工区,大力引进台资,扩大两地贸
                易,这对促进福建省与泉州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也符合两岸人民的愿望。

                                                   一、台商投资意向




                    一般而言,在本国某一地点设立出口贸易加工区,以吸引他国或地区的资金、技术,促进相互之
                间的进出口贸易,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这一方式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 事实证明,

                这一设想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但是能否取得成功却有赖于一系列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类
                条件。
                    1. 加工区所在地的经济条件与投资者的经济条件具有互补性;由于这种强烈的互补性,导致
                投资者确实有兴趣并有实力来投资。
                    2. 有增进投资者兴趣的良好环境,其中尤其是能够保证投资安全的稳定合理的当地政策、
                法规。

                    在这两类条件中,前者是非加工区所在地政府直接能够左右的,例如经济上的互补这是客观存
                在的,且难以马上改变,后者则是当地政府可以想办法创造的。 因此,在泉州建立台商贸易加工区,
                首先要看台商总的投资趋向以及来泉投资意愿如何。
                    (
                   一)台湾对外投资热潮正在掀起


                    从1986年开始,台湾对外投资热潮正在不断加温和扩大。 至1987年底,其对外直接投资额累
                计已达3.75亿美元,1987年对外投资比上年增长83.93% ,增长势头很猛,1988年台湾对泰、马、菲
                的投资将突破10亿美元大关。 台湾对外投资的热潮并不是一时的偶发性行为,而是有着深刻的内


                   ①  作者最早提出和倡导利用“五缘”网络发展外向型经济。 本文是1986年在全国乡镇经济研讨会上的报告,提出发挥“五缘”优势
                创建台商贸易加工区的观点,后收入199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泉州发展战略研究》一书。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