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6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46

810    苏东水文集


                2005年全省批准合同台资达到18.3亿美元(含第三地转投),增长92.1% 。 全省台资项目累计
                8463项,合同利用台资169.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9.26亿美元(不含第三地转投)。 2005年,
                福建对台贸易额48.79亿美元,累计对台贸易额409.45亿美元。
                    (2 ) 经济紧密区: 东南沿海地区与台湾。 经济紧密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香港、
                澳门等东南沿海地区与台湾。 海峡经济圈的地域扩展是与台商投资大陆的区域扩展相一致的。 改
                革开放以来,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区位变化,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闽
                东南沿海及广东珠江三角洲为重心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长江三角洲为热点并逐步

                确立其重要地位阶段,第三阶段是新世纪以来以闽东南、珠三角、长三角为重心,向环渤海、西部地
                区多元化扩张阶段。 与台商投资大陆区位演变三个阶段的第二阶段相对应,海峡经济圈的“紧密
                区”逐步发育并最终显现出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但台商投资大陆地域范围得以拓展,而且
                台资企业的本土化网络快速发育,早期“两头在外”的“飞地式”经济,已逐渐向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的一体化经济转化,早期的孤立分散投资也已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台商的跨海峡经营活动涵盖
                东南沿海各个省市区。

                    (3 ) 经济辐射区: 祖国大陆与台湾。 海峡经济圈的辐射区包括整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其基于两
                岸经济关系发展的现实基础,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未来的可预见性。
                    (
                   二)创建海峡经济圈的战略意义

                    (1 ) 创建海峡经济圈,符合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
                展的主旋律。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产物,是实现全球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发展
                阶段。 现在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功和比较成功的有欧洲联盟、美加墨贸易协

                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 这种基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合作组织,正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在东亚,东盟贸易自由化提速,日本与新加坡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

                1 )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10+3 )合作正在加快推进,中国内地与香港、澳
                门实施“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这些表明,参与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各
                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峡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血肉相连,文化同根,地缘相近,经济互
                补,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特别是两岸各自以独立关税区加入 WTO

                后,由于大陆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促进了台湾商品对祖国大陆出口和投资的增加,台湾对祖国大陆
                的投资和贸易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加快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
                一体化,建立海峡经济圈,是入世后两岸经济区域分工走向不断深化,并取得最优资源配置和相对
                竞争优势的最佳出路。
                    (2 ) 创建海峡经济圈,有利于沿海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经济快速发
                展,区域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的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三大经济圈。 但是,福建、浙南和粤东则成为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断裂带。 通过海
                峡经济圈建设,特别是海峡经济圈核心区的建设,就是要进一步整合福建、浙南、赣南和粤东等地区
                的资源优势、产业体系,集中力量联合开发与发展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优势产业,提高区域竞争
                力,成为和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样重要的经济圈,北承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接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使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一条完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链条,加快沿海地区经济整体
                协调发展,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 ) 创建海峡经济圈,有利于培育沿海经济增长极。 从区位地理特征看,海峡经济圈的核心区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