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2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52
816 苏东水文集
经济圈是指区域经济发展中,若干个行政区划、行政管理相对独立,但经济和贸易关系互相关
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区域构成的经济区域概念。 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在一
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出现了以生产要素禀赋条件、经济水平的差异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以及人
缘、地缘关系等为依托的经济协作区。 例如在中国大陆出现了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西部经济圈等。 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峡两岸先后加入世
贸组织,一个新的经济合作区即海峡经济圈正在显现。
所谓的海峡经济圈是指以台湾海峡为纽带、以海峡两岸的福建省和台湾省为中心,北接沪、苏、
浙“长三角”地区,南连粤、港“珠三角”地区而形成的包括五省(闽、台、粤、苏、浙)一市(上海)一区
(香港)在内的大陆东南沿海经济区。 海峡经济圈是两岸人心求和,同根、同宗、同缘、同创、同享“五
同”的必然结果。 两岸的情缘是任何力量无法裂变的。 海峡经济圈不同于台湾前“行政院”院长萧
万长先生所提出的“两岸共同市场”。 萧先生所提出的“两岸共同市场”效法欧洲的做法,强调开放
式的经济整合和市场共享的经济合作,说其实就是“一个大中华市场”,包括台湾、中国大陆和港澳
四地。 从定义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区别,“海峡经济圈”是大中华市场中的一个和“长三角”“珠
三角”同等地位的地域经济圈,而不具有“两岸共同市场”的地域跨度和经济容量。
二、海峡经济圈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区域经济整合角度看,海峡两岸生产要素和发展阶段存在较大的互补性。 在生产要素的互
补方面: 海峡东岸有资金、技术和设备;海峡西岸则有土地、劳动力和腹地,双方合作可以发挥互补
作用。 在发展阶段的互补方面,台湾目前产业结构已趋高级化,其主导产业的选择正由劳动密集型
为主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当前迫切需要将一些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
正在发展初级外向型经济的地区;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正在起步,投资环境正在日趋
完善,加上地缘、血缘、文缘、商缘、神缘等“五缘”优势的文化催化,必然成为接纳海峡东岸产业转移
最便利的地方。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两岸差距逐步缩小,两岸的经济
文化关系将逐步紧密,海峡经济圈自然不日形成。
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角度看,当前“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内的
分工合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区域竞争力大大增强,福建作为连接两个主要经济圈的地带有被边缘
化的趋向,区位优势也不明显,海峡经济圈的提出将大大超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优势,使得经
济圈的经济总产值和人口数量大大增加,构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又一重要增长极,显然这将构成福
建发展的又一重要战略机遇。 同时,对于台湾而言,在两岸经济融合中也必将寻找其定位,而海峡
经济圈这一明确的经济区域的提出,也将给台湾回归祖国后带来其全新的战略地位和各种诉求。
三、为“ 海峡经济圈” 建设打好基础
基于经济利益,加强两岸区域经济合作,进而迈向经济一体化,这是两岸比较容易形成的共识。
而两岸经济在“海峡经济圈”这一框架下有效整合后,必将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
创建“海峡经济圈”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 大力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海峡经济圈”的真正形成打好基础。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
建设中,不能无序、盲目规划和确定中心城市,应该重点建设厦门、福州、泉州三大海峡西岸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