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1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21
888 苏东水文集
变过程中特别需要进行全面的知识创新。 为此,他建议: (1 ) 树立动态的知识观,不断缩短企业与
新技术的差距; (2 ) 疏通企业员工自主创造知识的途径; (3 ) 建立企业自主创造知识的制度。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春花教授提出了理念是企业组织核心能力的体现、企业
使命是驱动企业成功的根本要素、具有活力的企业经营者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要素、人先于利润的
“人本”原则、“超级领导者”对发挥经营者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积极性的作用等观点,为国有
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即“国有企业唯有进行从体制到人的转换,才能真正走上持续成长之路”。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张文贤教授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举例说明了应从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人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即人力资源的柔性流动。 阐述了柔性流动的特性、模式及配套措施,
以便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优势。
上海银行公关部经理温天强调打破意识形态和非经济因素的界限是国企发展的思想“瓶颈”和
应以电子商务、网络新经济的思维方式来重新思考国企改革。 他指出,国企改革应关注于“不断打
破意识形态和非经济因素的界限过程”,在中后期则主张“以电子商务和网络新经济的思维方式来
重新思考发展机会”,提出和论述了打破界限的三个主题“疑问界限: 永远要问为什么”“连接界限”
“超越界限: 欲上先下”。
4.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是新世纪国企改革的保证
上海浦东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总公司的曹益生总经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我国的国有资产
监管的方法及对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有必要对近年来我国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国有资产监管的动态的宏观、微观体系,同时加强对有关中介机构的管理,
完善各方面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使国有资产进行有效运营和调整,从而使我国的国有资产保
值、增值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新世纪产业经济调整与发展
1.适应经济全球化进行结构调整是新世纪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常务副部长王家瑞教授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
明,及时实施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发展的根本保证。 只有理顺我国经济结构,加快由粗放式的适
应性调整向内涵式的战略性调整转变,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在21世纪日益激烈
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他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构想,即扩大
引资规模,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以信息化为动力,发挥后发优势。
2.新经济与高科技产业是新世纪产业发展的牵引力
汕头大学商学院院长张耀辉教授从公共产品的确定性、诱导性和可创新性等性质分析出发,对
新经济的出现提出了新的观点。 他认为新经济是在公共产品创新的环境下形成的具有强烈的自我
复制发展经济形态,它的最重要作用在于克服市场失效、推动了产业创新。 此外,他还分析了产业
创新与公共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 他的报告观点明确、题目新颖、论述充分,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其观点对选择我国产业创新的突破口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策划部部长王国进博士呼吁“发展高科技重在务实”。 他在发言中首先
介绍了国内外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态势,接着明确指出了世界高科技产业已经出现泡沫化倾向。
同时他也指出,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时要注重和传统产业相结合,尊重市场规律并设法完善项目的科
技、经济评估机制等。 他还结合我国国情,从态度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