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0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20
5.第四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 2000.12) 887
苏州大学万解秋院长首先从新的视角对补充性国有企业的定义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他认为“将
国有企业整体推向市场,是导致部分国有企业改革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从市场机制运行
缺陷的角度探讨了设立国有企业的必要性,提出将我国国有企业划分为“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性
国有企业以及补充性国有企业”。 最后他提出设想认为,补充性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该从“对国有企
业重新进行智能定位,分离国有企业的企业行为,完善补充性国有企业运行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战
略调整。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浩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此次他提交的论文是他“论二元企
业结构中的国有企业规模问题”的续篇,他认为在社会企业二元组织结构中国有企业应处在大的一
级的先期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再造超大型国有企业规模结构的目标,分析了国有企业规模结构再造
的途径,探讨了国有企业规模结构再造的措施。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经贸管理学院何建民教授认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实质就是以跨国公司
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结构调整。 他依据自己的长期研究成果,结合在国际会议上与国外学
者的交流,提出经济全球化大潮下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在以下四大战略问题上作好回答:
(1 ) 选择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正确战略; (2 ) 选择好创造世界名牌的正确战略; (3 ) 正确应对美
国、日本、欧洲三种管理模式,充分认识东方管理思想在新世纪的巨大作用; (4 ) 正确选择知识经济
时代的组织形式。
2.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新世纪国企改革取得较好绩效的关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芮明杰教授指出,面对全球性的竞争激烈的市场,解决国有企业低效
率的出路可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探索产业重组之路,即竞争性产业权变重组、公益性产业提
高绩效、战略性产业积极进入。
开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中博士和上海西士实业公司董事长潘克西博士认为,就我国大型、
特别是内陆省份的超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在中国目前的国情和基础等条件下,将是
漫长的、难以操作的。 他们结合开滦集团改革的成功经验强调指出,私有化不应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
革成功的前提,改革的当务之急应是着手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估体系。
复旦大学徐培华教授探讨了近来在海尔集团大行其道的“市场链”概念,认为其做法可以简单
概括为“整合企业外部资源,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变部门、员工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最大化
为顾客满意最大化”。 作为一种管理创新形式,他把“市场链”和市场网络化趋势相结合,以总成本
及交易量规模为两个维度,创造性地重新对企业边界进行了界定。
上海博道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博士后楼屹首先回顾了90年代国企改革的成就,接着分析了国有
企业目前存在的四个问题,包括: 国有产权分割与国有资产统一管理的矛盾,国企股权过分集中影
响管理水平的提高,经济形态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国企改革构成新挑战,国企缺乏与市场经济适
应的激励机制。 接着他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1 ) 建立国有资产统一管理的机构与制度; (2 ) 进一步
集中国有资本的战略领域; (3 ) 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 (4 ) 建立“年薪制+认股权制”的新型激励模
式。 这是新世纪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
上海永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国利博士认为经营者对企业的业绩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认为建立一种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应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并指出了经营者持股
的效能、类型以及中国国内经营者持股的几种具体操作方式和建议。
3.知识和理念创新是新世纪国企持续发展的动力
吉林大学企业家学院院长孟宪忠教授指出中国国有企业在从行政性公司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